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飞 《科学大众》2013,(9):20-21
"听说了吗?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幕式上,将有一位神秘嘉宾要来,据说是一名航天员呢!"在大赛开幕之前,会有神秘嘉宾光临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但神秘嘉宾究竟是谁,尚属"绝密情报"。听说有航天员要来,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就开始激动了。没想到比我们更激动的是《科学大众》的小记者们,他们都想和航天员近距离接触一下呢。这位航天员会是谁呢?开幕式开场前,大家的眼睛都盯  相似文献   

2.
王玲 《今日科苑》2009,(21):52-52
有关中国女航天员终于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初选阶段工作目前结束。经过选拔专家组严格评审,共选出男性候选人30名、女性候选人15名,45名候选人全部是空军现役飞行员。在他们中间将最终选出5名男预备航天员、2名女预备航天员。  相似文献   

3.
李诚 《今日科苑》2009,(21):49-51
中国预备航天员第二批初次选拔不久前结束,30名男性和15名女性通过初次选拔,他们中最终将产生5名男性、2名女性成为载人航天飞行的预备航天员。值得关注的是,新中国第一批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将从他们中产生。  相似文献   

4.
魏岳江 《百科知识》2012,(14):19-20
正中国已在两名"神"女中选定刘洋为我国首飞太空的女航天员,参加6月份"神九"的航天飞行任务。据说,这两名女航天员的身体条件毫无瑕疵,比如牙齿洁白无瑕,没有任何身体异味。而"神九"的3名航天员是从15名女性和  相似文献   

5.
太空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是有影响的,其中一些影响是很难恢复的,如对眼的损害。月球探险已经证明了这点,美国统计了参加太空飞行后出现白内障的39名航天员人中,绝大部分是参加月球探险的航天员,其几  相似文献   

6.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9,(17):19-20
在一次欢迎航天飞机航天员返回的庆祝会上,一名女航天员正站在台上兴致勃勃地谈她的体会,忽然倒在地上,晕过去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约有20%的航天飞机航天员和80%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会在返回地球后出现头晕感觉或发生晕厥。长期太空飞行的空间站航天员往往是一着陆后就被人放到担架或座椅上,由航天医生护送他们到检查车。  相似文献   

7.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7,(6X):15-15
太空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是有影响的,其中一些影响是很难恢复的,如对眼的损害。月球探险已经证明了这点,美国统计了参加太空飞行后出现白内障的39名航天员人中,绝大部分是参加月球探险的航天员,其几率远远超过其他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这是因为在进行月球探险时,由于没有地球磁场的保护,航天员更容易受到宇宙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之后,两个航天员乘组的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5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9.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在航天中也如此,水是维持航天员生命和进行正常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在短期飞行时,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量是7.4千克,如果以航天飞机7名航天员计算,飞行15天就需要777千克水。长期飞行中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标准是21.6千克,如果以3名航天员飞行200天计算,水的供应量近13吨。这么多的水完全从地面带上去是很难实现和不经济的,因此,凡是准备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国家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再生式生保系统变废为宝,成为可以供航天员饮用和使用的水。航天员飞行中产生的汗液,呼出的气体和排泄出的尿液就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上,曾经安装过一套废水的再生和净化装置,它可以将航天器中的废水、废气和尿液进行再生和净化,成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但是,这套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宇航局正在进行地面和太空实验,企图研制更好、更实用的废水再生和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即将升空的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里面除了6名航天员外,还有一位与航天员十分相似的机器人——机器人航天员"Robonaut 2"。虽然一些简单的老式机器人,如月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迄今最高"讲台"天宫一号上,三名航天员6月20日向地面的千万名师生演示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物理原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举行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10时许,课程开始。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正>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再访天宫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长二F火箭完成全面"体检"近日,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十号飞船发射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火箭发射试验队,顺利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2,(4):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2012年2月17日宣布,我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14.
赵薇  田兆运  谢波 《今日科苑》2012,(14):26-28
2012年6月21日电截至21日17时7分,3名中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已驻留整整3天。3日"天宫"生活,航天员实现了任务中的6个"第一次",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神十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回6月26日,这是圆满完成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从左至右)自主出舱后敬礼当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3,(11):146-146
<正>以"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为主体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目前在南京举办。本届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开幕式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青少年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及执行航天任务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后,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反响强烈.有22年航天飞机研制经验的美国航天专家詹姆斯·奥伯格高度评价说:"毫无疑义,中国将在未来儿个月内成功发射一艘可以载两到三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行成功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此后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神舟号"之后的中国载人飞船将载着谁飞向太空?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如何选拔?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如何训练?航天员上太空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8,(2):40-41
虽然没有私人太空游客所能享受到的奢华的住处和美味的食物,但是航天员在月球上的生活也许要比人们想象的舒适得多。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国际小组设计了一个名为“Luna Gaia”的月球基地,它能为12名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提供新鲜的蔬菜、鱼类、宽敞的住所和干净的饮水(尽管是通过循环航天员的尿液得到的)。  相似文献   

19.
科协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3,(5):84-85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创新思维3月21-24日,以"发现科学的乐趣"为主题的第3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举行。来自国际14支代表队和北京市18支代表队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展开了各项角逐,用他们独到的创新思维,勾勒出未来智慧生活的图景。3月22日,主题为"创新·光芒"的开幕式,拉开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序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以及主办、  相似文献   

20.
蓝宇 《今日科苑》2006,(3):24-26
神舟七号将于2008年发射升空,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日前在北京透露的。黄春平还说,神舟七号上很可能将有3名航天员,而其中一位要出舱行走,也就是说,中国航天员要进行“太空漫步”。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