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诗人黄庭坚之诗有著名的三家注,达到的学术水平甚高。南宋蜀中学者史容和其孙史季温完成《山谷外集诗注》和《山谷别集诗注》。我们简略考述史容和史季温的生平仕历、创作及事迹,探究注释的特点和优长,发现采用任渊的体例,除注释字面的词语、事典和语句出处外,还进行编年考证、解题,寻绎诗人之旨,是难能可贵的,共同成就了三家注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甫《行次昭陵》一诗的编年和诗句的解释,宋代以迄于今皆有争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宋蔡梦粥的《草堂诗笺》和钱谦益的《笺注杜诗》。虽然清代注家也曾提出不同意见,但多数人对钱说仍是深信不疑。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川幸次郎在他的《杜甫诗注》里,撰专文针对钱说作了较全面的反驳,发表了较新的意见,其译文已发表在《北京师院学报》1986年2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吉川的意见,并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特别是对这诗里聚讼纷纪的关键─—“往者灾犹降”四句的解释,就几种不同的说法,一一辨其得失,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任渊注陈师道诗,保留了魏衍所编的陈师道集原来面貌,在魏衍编本失传的前提下,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任渊注黄庭坚诗,以洪炎所编的《豫章黄先生集》为根据,将洪炎本的分体体例改为编年。  相似文献   

5.
屈原《天问》中有20句连续"述问西伯姬昌"的诗句,古今注家对其中的一些诗句及关键字词之义多有歧解,均未能将此20句诗意连贯为一体。对此20句作出新注译必须建立在总结前人注解和古史考证的基础上。这20句可总括为"西伯姬昌强国兴邦,子孙后代昌盛久长"。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注古人诗不易,注山谷诗尤难。因为他读书广博,用事深密,诗有历古人六七作的。幸任渊、史容、史温早已为它作注,其中任注较胜,为读者扫除了不少障碍。但离今人对作注的要求还很远,只可供今人重新作注的参考,不能原封不动地搬用,今人于注释字句外,还当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对作品进行分析,以区别其精华与糟粕,而予以取舍。由于今天一般知识青年的古典文学修养不深,注释要特别加详,最好能译成现代汉语。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永正《黄庭坚诗选》(以下简称陈《选》)注释比较详明,并两句或四句联起来进行今译,这就给了读者很大方便。但其中也有不够妥当之处,特把我的不同理解作为商榷意见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南宋施元之、顾禧、施宿三人合注的《注东坡先生诗》(后世简称“施顾注苏诗”)是今存最早的苏轼诗集编年注本。施顾注的学术价值无论怎么推许都不算过誉,但存在明显问题,需要进行补正,方可使全书更为完备。具体问题有三:第一,今所存者皆为残本。即使将海内外所存的四个残本合在一起仍缺六卷,另有两卷虽存,但残损近一半。故首先需要对所缺的六卷,残缺的两卷进行补辑;第二,施顾注的句注,注虽规范、严谨,基本都包含作者、出处、引文等基本信息,但是这三部分内容,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故需要逐条核实;第三,该注编年完全沿用宋刊《东坡集》《后集》顺序,施宿虽以题左注和另作年谱形式对舛误者进行驳正,但失考者仍很多,需要继续对编年问题作进一步的补正。  相似文献   

9.
《诗集传》集宋代《诗》学之大成,又多有创新。《诗集传》大胆废除《诗序》,对“六义”作了新的解释;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对旧注能择善而从,同时也能自作新解;注释中也涉及到一些语法问题;注音以反切和直音为主,但其叶音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许浑,字用晦或为仲晦,是丹阳或为高阳人,其著作《丁卯集》是二卷或是三卷,《咸阳城东楼》一诗题东楼还是西楼,这些都需考证。诗句中异文亦逐一校释、考论,并努力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诗宗杜甫似已成定论,但黄庭坚在师法杜诗的同时,对陶渊明亦有一种承传关系。通过山谷对陶诗的爱好与仰慕、山谷与渊明诗歌理论及诗歌本身之比较、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洪兴祖《楚辞补注》对《文选》五臣注、李善注都作了积极自觉的接受。洪氏大量征引五臣注并作了相应的处理,《补注》中对五臣注的征引要远远超过李善注的数量,但并不意味着洪氏更加看重五臣注,而是李善对王逸的注释未能赞一词使得狭义的李善注在骚类中没有出现。李善的注释体例在方法论层面上对洪氏影响或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3.
徐灿,明末清初江南才媛之一.其词集《拙政园诗余》由于艺术成就较高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述评文章颇多.而其诗作《拙政园诗集》却很少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但是该诗集由于编次付梓时间较其词集晚,且是言志之作,故更能全面反映徐灿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有利于我们对其全方位的认知.因此,笔者试立足于徐灿诗作,结合词作及相关史料,对她“始历恬愉,晚遭坎壈”的诗意人生加以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4.
署名魏宪的《百名家诗选》是清初诗坛当代人选当代诗中代表者之一。这部诗选与魏宪编《补石仓诗选》有关:《补石仓诗选》的编选有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雕版在刻成十余年被挖改,为《百名家诗选》,并被再三重刊,拥有三种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文艺创作上追求达心、适意,主张文章自一家,然而晚年却对和陶这一违反作家创作个性的作诗方法情有独钟。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苏辙对苏轼和陶诗的评价中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文章围绕《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和子瞻归去来词并引》《栾城遗言》等文章,将苏辙之评价与苏轼之创作相互观照,相互印证,表明苏轼和陶之作其实暗合其创作个性与艺术主张,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创作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7.
朱竹垞填词追求醇雅,在词风方面提出要学习姜、张,宗法南宋,以醇雅为尚。《静志居琴趣》是其自传性的爱情词卷,词集中八十三首爱情词都是围绕一人一事而写的,其人是端庄娴静、能诗善画的妻妹冯寿常,其事是竹垞与冯寿常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静志居琴趣》是真情与曲笔的抒情画卷,是他集前人多种优秀抒情艺术手法的集大成之作,别具风韵,是尚雅的体现,是尊体的结果,真正实现了从艳词到爱情词的转变,给当时的绮艳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淡雅的幽香。  相似文献   

18.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