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之晔 《钓鱼》2006,(4):70-71
春节放了7天假,与妻带了孩子在岳母家享了几天福,其间进了两次书店,买了5本钓鱼的书,价格不菲到还能承受,可是选到要读的章节却读不下去了。比如《钓鱼高手》(2004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洋洋洒洒27万字,读来读去不知道是哪些高手的技术,如果是作者自己的本事,称“高手”实在与我这个“低手”没有多少差距。另外一本书就谦虚多了—钓鱼”两个字。不过前面——“加了4个字:阿呆系列(FishingForDUMMIES),一个叫彼得·卡明斯基的美国人写的,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册。有了这个“呆”字就容易理解了,笨蛋、傻瓜(可不要以为作者是弱智或是…  相似文献   

2.
金城 《钓鱼》2007,(10S):70-71
我平时酷爱钓鱼,以前以玩为主,钓技很差,常被钓友笑称:“瘾大水平低”自从2005年加入南京“垂钓乐”俱乐部并订阅了《钓鱼》杂志以后,通过高手的引导,加之我勤学苦练,钓技终于有了较大提高。出钓后的鱼获量明显增多,同时也摘掉了被人笑称的外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桂林 《钓鱼》2013,(10):24-25
我在多年的钓鱼过程中,曾经遇到许多难以解开的“谜”。有的谜,后来通过认真阅读《钓鱼》等有关杂志和书籍,并通过向有些钓友请教,从而转变成为自己掌握的钓鱼知识和经验。而有的谜,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直到现在也还是心中的难以消失的”悬念”,犹如置身迷雾。比如两年前经历的一件事,想通过《钓鱼》杂志,向钓鱼高手们和有关老师请教,以便于尽快解开心中的谜。  相似文献   

4.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5.
钓鱼无边界     
《垂钓》2003,(2):1-1
钓鱼的魅力在何处?郝万民先生在《钓鱼的变数》里得出结论:是它的“神秘和不确定性”。他觉得凡是能够让人着迷上瘾的,都是些类似的事。倘若结果很容易预测,做起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就像足球、乒乓球或棋类运动一样,纵是“九段高手”,谁又敢宣称自己能百战百胜?这种观点蛮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7.
刘虎 《钓鱼》2009,(14):10-10
作为推广钓鱼的热心人,山西著名钓鱼人刘志杰老师借着6月13日《钓鱼》杂志“读者杯”山西分站赛的东风,于2009年6月14日在全国锦标赛库钓赛地点——长平湖举行了《钓鱼》杂志高平库钓学习大赛。比赛吸引了临近省市一百三十多位选手参加,其中不乏像郭水茂、孙伟、王建中、郗虎等这样的钓鱼高手、老手,但也有不少是刚接触抛竿不久的新人。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事情是出乎常理的,比如钓鱼。我的钓技属于末等,所以我的"钓兴"也不高,"我缺乏那耐心,性子急",我常这么说。我的儿子——《中国钓鱼》杂志专业编辑、业余钓鱼"高手"——反驳我说:"恰恰相反,钓鱼需要急性子。"实验的结果是他对我错。多少次去钓鱼,鱼儿已经舍身咬钩一心要成全我,我却不能迅速将它  相似文献   

9.
李洪生 《钓鱼》2004,(17):42-42
在人们的想象中,大凡钓鱼高手都是皮肤较黑,性格豪放,做事果断之人。然而,我的采访对象却让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他白皙的皮肤,英俊的面孔,腼腆的神情,加之鼻梁上一副金丝眼镜,怎么也不像个钓鱼人,他,就是“魔力饵王杯”全国钓鱼比赛预选赛武汉赛区的冠军得主沈毅。  相似文献   

10.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11.
曹伟伟 《垂钓》2014,(3):62-63
我钓鱼的兴趣和一整套钓鱼技法,是在小学三年级时从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渐渐学来的。张老师是传统钓法的高手,自制的鱼钩更是一绝,钩大,百折不断,大鱼小鱼都能钓。如今,他已年过古稀,身子骨还很硬朗,仍坚持每周到郊外钓鱼两三次。  相似文献   

12.
给《中国钓鱼》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我是一名乡村女教师,也是一名女钓鱼迷,和男老师出去十次野钓,我能获得八次第一,他们风趣地说我是穆桂英钓鱼高手,我家在县城住,丈夫在工厂工作,我在乡中心校工作,距家有45里地,天天通勤,早去晚归。头几年,我是在邮局订阅  相似文献   

13.
关新铭 《中国钓鱼》2005,(10):58-58
绰号“大师”的杨金华,今年已是古稀,钓龄40余载,是:我单位尽人皆知的垂钓高手。平时他为人谦和,不显山不露水,但在钓鱼方面却经验丰富,每次出钓,几乎总比其他人收获多。所以,众钓友均尊称他为“大师”。  相似文献   

14.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15.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去年7月19日,天气特别热,我在自家的渔具店里,闲来无事翻看《中国钓鱼》杂志,儿子家乐跑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们去钓鱼去吧。”看着他稚嫩的小脸,我说:“不成,天气太热,会给你晒坏的。”“不行不行,我就要去嘛,我的暑假作业做完了。”儿子着急的说着。这时从店外进来一人,是我的老钓友孙老师,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赵军,我们今天晚上去钓鱼吧。”“好啊好啊!”儿子家乐拍着手跳了起来。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我说:“好吧,等天气凉快下来,我们就去。”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5,(1):17-17
张晶,第二届“光威杯”新任钓王,现年41岁,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他站习悬坠钓法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与闫景泉、李峰、贾少敏,周宏,许敬斌等京城钓鱼高手一起,苦练钓鱼技术,最终博采众长,练就一身基本功,进步神速。  相似文献   

18.
陆发祥 《钓鱼》2014,(12):8-11
汤晓波,今年35岁,江苏连云港人,从小酷爱钓鱼,2002年开始以《钓鱼》杂志为师,接触学习悬坠钓法,2004年3月便参赛第一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巡回赛江苏连云港站,并成功入围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第一届"读者杯"总决赛聚集了全国顶尖的竞钓高手,和这些钓鱼大师、竞技明星同池竞技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深受鼓舞,也奠定了汤晓波这十一载一直坚持竞钓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高涛 《中国钓鱼》2005,(5):58-58
我孩童时代在黄河边钓鱼、嬉戏,常遇一年近六旬的白胡子老汉,人们都叫他杨老十子。据说他在白崖漩、小河子、大峡常掂大鲇鱼,是远近闻名的钓鱼高手。就是偶然掂不上鱼,他也不在乎,只要听到鲇鱼捕食老鼠时发出的“咕咚一声”,就心满意足了。故青城一带钓鱼人有句名言:“杨老十子掂鱼,  相似文献   

20.
杨毅 《钓鱼》2009,(7):10-11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 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拉饵钓鱼卫生干净、上钩方便。他一经见识拉饵台钓,立马喜欢上了这种钓法。而对于台钓的大多数理论,他只是满足于知道个皮毛,缺少深究的动力。我建议他多看看钓鱼方面的杂志,上网去看看高手的帖子、大师的视频。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网上的那些不少是胡说八道”。我与他争论良久,各不相让——得了,以后我当着他的面还是少胡扯,跟着多实践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