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豫北高校学生选修武术课动机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基本结论是:豫北高校学生选修武术课主要动机是"自卫防身"、"磨练意志"、"兴趣爱好"、"了解传统文化"、"健美形体"等动机;影响豫北高校学生选修武术课动机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个人及武术自身魅力等。文章进一步提出加强武术理论的讲授,重视影视媒体的作用,深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昌吉学院跆拳道协会会员参与跆拳道运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昌吉学院跆拳道协会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形式以选修课和社团为主,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参与跆拳道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在参与跆拳道运动过程中感到很快乐、心情舒畅,缓解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而且通过参与跆拳道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都有所增强。制约昌吉学院跆拳道协会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原因是参与方式太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3.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查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以套路、技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对查拳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观赏娱乐、气功的作用及纳入武术段位教程及发展途径进行多角度阐述。查拳不但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生命力,更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瑰宝之一。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发展中,将查拳纳入教程,查拳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5.
武术项目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在学校以套路运动教学为主。武术套路的特点有“三多”:动作数量多,方向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这“三多”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新增攻防互换教学法、慢拳快教法、口诀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头是身体之舵——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谈头部姿势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中华武术》2005,(3):44-45
武术运动是以自身为对象,以强身健康、防身自卫、娱乐表演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事动作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灵活多变的武术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水平,而且对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术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武术对学生的协调性、灵敏型、柔韧性、力量、速度等各项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武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医疗保健等功效,分析当前公安队伍现状,说明中国武术对警察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大学生健康新概念理解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健康新概念理解与认识比较全面、深入,参与运动行为动机趋向是由传统健康的需要向现代健康的需要发展、由好强型需要向社会型需要发展、由幻想型需要向思维型需要转变、由以防身技击为主向以健身养生为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的是强身健体及自卫防身的技能培养,摔跤是人的本能运动,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体育运动之一。摔跤运动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综合,不仅具有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杂技演员的灵巧,还有象棋类运动员的谋略;不仅能发展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培养钢铁般的意志品质和英雄气概;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能自卫防身。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在武术运动中,被誉为十分优秀的拳种之一。它集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祛病延年、道德修养等优点于一体,倍受广大体育爱好喜爱。本从生理和病理方面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从理论上加深其对健身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从跆拳道运动被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后,其具有时尚、健身、和防身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时,存在各种问题影响跆拳道的教学效果,不利于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对山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的运动感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防守自卫和锻炼身体;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度不高主要因为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运动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方面与高校体育教育是相通的。文章对湖南省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跆拳道是一项时尚的运动,它主要以健与美为价值取向,不同运动形式是练习者体验跆拳道运动乐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与休闲体验进行了调查研究。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内在动机是弥补自身的运动不足,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减轻学习压力;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获得的主要内在体验是愉悦了心情、促进了健康和丰富了生活;不同类别的高职大学生在休闲体育的内在动机和休闲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有忠 《体育学刊》2012,(3):101-103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跆拳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薄弱与大学生对跆拳道强烈的学习意愿形成鲜明的对比,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是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仅有学生社团组织的交流比赛,尚无省级赛事阻碍了高校跆拳道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跆拳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体能的影响,本研究特运用测试法等选取相关指标对桂林理工大学跆拳道队中10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旨在探寻跆拳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体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安徽农业大学255名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试图探讨跆拳道在改善大学生羞怯感和身体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经过1学期(15周)的跆拳道实验干预发现,实验组实验后羞怯感总均分显著低于实验前,说明跆拳道干预后,大学生的羞怯感显著低于实验前;在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总均分上显著高于实验前;在身体健康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后的均分高于实验前。对照组前后测试无显著性差异。用差值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羞怯总均分、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和总均分差值上表现为实验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身体健康、身体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在身体肥胖差值上表现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羞怯总均分及身体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总均分差值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整体身体、力量、自尊差值平均分上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因子表现为女性均分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的影响,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15名2010级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进行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和柔韧性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功率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在校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求为改善、提高宁波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宏观一体化”对策和建议。为高校建立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