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封被遗忘的情书爱情,这个人类史上永恒的主题,在两两相爱的男女眼里,是丰富的矿藏,是冲动和意识的仙境,是性欲和精神渴求的神奇融合。自然,她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有时却变得吝啬冷酷,留欢乐与诗意于自己,而把酸楚、痛苦与不幸给人间。唯有多情的人类宽容地对待这一切,他们对这位爱的女神仍是那么痴情忠贞、那么顶礼膜拜,并且世世代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都写到了爱情,写到了少爷与丫环的爱情。在那动荡的新旧交汇的年代里,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试问,他们为什么会相爱?他们的爱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在《雷雨》中,两位少爷同时爱上了在周公馆做佣人的四凤,但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周冲拥有可喜的性格,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对社会,家庭,以至爱情都有许多憧憬。他不了解他自己,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认识《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 《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概括地说,即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感人至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对主题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相似文献   

5.
天天生活在另类群中 ,却又与他们格格不入 ,他是另类中的另类人物。天天因为他的无能、自闭成为社会的弃儿 ,但又渴望爱情 ,把它当作生命的支柱。冷酷的现实决定了天天得不到纯洁的爱情 ,死亡是天天的必然结局。天天的悲剧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6.
张玉爽 《文教资料》2014,(11):12-13
蘩漪和侍萍是《雷雨》中各具性格特色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经历了个人的爱情悲剧。蘩漪不顾伦理束缚爱上了继子,为了抓住爱情,最终揭露了一切罪恶,引起了一场生活的“雷雨”。侍萍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曾和周朴园真心相爱,后来却惨遭抛弃,她对爱情死心,艰难生活,却还是逃脱不了儿女双亡的悲惨结局。因此,通过对蘩漪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人有一个动人的假想:男女之所以相爱,是因为他们渴求找回原本就与自己连在一起的另一半,并重新结合为一体。然而无数的爱情悲剧却证明,一旦相爱的男女完全合二为一,丧失了各自的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他们从合走向分的过程就开始了。也许,最佳、最迷人的还是若即若离的状态——既互相吸引、又保持人格独立的距离。下面就两篇诗作表达的两种爱情观所期待的爱情差异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8.
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1、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2、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9岁3、“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会像发生了雪崩,你得拼命地向前跑,不停地跑。”—罗杰,9岁★“如果会像学拼写那么…  相似文献   

9.
吉祥三宝     
《家长》从这期开始,将在“星星知我心”栏目中陆续刊发一组主题为“爸爸妈妈的爱情”的文章,这是14岁到16岁的孩子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观察爸爸妈妈这一“爱情样本”后的样本记录。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婚姻中真实的我们。你会发现孩子们对我们的观察是如此的细致和特别,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却被他们捕捉到了,甚至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也唤起了我们的反思,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好样本。在这个关于爱情的互动平台上,愿家长和孩子都有收获。  相似文献   

10.
《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两部电影都以战争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女主人公斯嘉丽和玛拉都魅力四射、惊艳美丽,但是命运结局截然不同。斯嘉丽的性格具有多元复合性,既冷酷自私,不择手段,又勇敢坚强,敢做敢当。玛拉对美好生活充满幻想却逆来顺受,思想单纯且心理脆弱,渴望爱情却缺乏担当。性格迥异和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造成她们命运截然不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林海 《高中生》2009,(1):71-7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永远在一起     
很久以前,在他们还是两棵树的时候就已经相爱了。那爱情从他们的种子时代开始萌芽,然后生出枝叶。森林里没有另外两棵树能像他们那样生长得如此亲密。她的树冠茂盛而丰硕,她以此来吸引那些素食恐龙的注意力,让他可以生长得高大而挺拔;而他则在浓密的森林中努力地为她支撑着一小片天空,恰到好处地为她留出缝隙,让她得以在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醒来。他们简单而和谐的生活持续了几百年,也许应该更久,但却被一颗小行星的意外到来而打乱了。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撞击,爆炸产生的大火将整个森林化成了灰烬,他们在大火中一直紧紧地依偎…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眼神     
他们生来就那么与众不同。巧的是,他们又都是从两个遥远的地方走到同一所中学的。从此,便有了一种莫名的默契。第一次相见,彼此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方的眼神,纯纯的,亮亮的,那似乎成为一种美丽的语言。一句“让我们做朋友吧”使他们成了好朋友。很多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重在交流、沟通,可他们却少言寡语,从没在一起谈过什么,可他们却  相似文献   

14.
一、赠结结,指同心结,又名同心方胜,是用罗带(轻软织物)绾成的心形饰品,被认为是男女相爱的象征。同心未结“同心未结”是说爱情遭遇不幸,虽心心相印却难成眷属。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歌中对爱情的吟唱回旋往复,不绝如缕。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爱情诗感情基调和表现手法却有着不同的风貌。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来探讨,发现他们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造就了诗歌相似的创作背景和他们对爱情共同的执着与热望,以及在表达爱情上委婉与直白的不同手法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其以繁简交错的剪裁方法,生动传神的对话,以及托物起兴、铺张排比等手法展示了刘兰芝、焦仲卿从相爱到相离直至殉情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和吃人的本质,热情歌颂了人们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与人生幸福的伟大精神。该诗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  相似文献   

17.
爱情有等级之分吗? “五四运动”期间,有人把爱情分为五等: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相似文献   

18.
朱莉、德·莫尔索夫人都是追求爱情的女性,都是贤妻良母.卢梭把朱莉写成了理想的人物,启发人们怎样理智地生活和相爱;巴翁的莫尔索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她的爱情追求是一个悲剧,表现作者科学的爱情观和对家庭、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     
在西方文学史上,常有一些作家以各自独有的文学创作特点开宗立派,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带有固定模式的文学流派,这些流派虽不致刀兵相见,却都风格各异,特立独行,在逐渐了解它们之后,让这些流派在你的心中、笔下,来个华山论剑吧。  相似文献   

20.
湖畔派诗人     
[流派概述] 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是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三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隐居在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的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诗人。他们三人的诗歌创作高峰是在19世纪初期,并且获得过桂冠诗人的称号,他们的一些诗作对徐志摩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