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狼和小羊》是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狠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喳地,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狼不想再争辩了,排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了?”还没有等老师做出回答,一位小男孩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当然小羊被吃掉了。”另一位男孩反驳道:“…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的结尾“(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便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想:“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的结果会怎样?许多学生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狼脚下的石头因水流的冲力发生了移动,狼站立不稳掉进水里淹死了.”有的说:‘在危急时刻,来了一位猎人,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以尖角把狼顶进了河里.”……事后,不少老师也都仿效了这种教法.诚然,这种教法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我们认为这样利用课文的结尾去随意改变寓意是不妥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蛮不讲理的狼仍然向小羊身上扑去。   预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有 ?”还没有等老师回答,一位小男生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小羊当然被吃掉了。”另一位男生反驳道:“书上又没有说小羊被狼吃掉了,你咋知道的 ?我说小羊跑掉了。”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分成了“两大派”,一派说小羊弱小、善良,只能成为狼的一顿美餐;另一派说小羊虽善良…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教师正引导学生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教师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当最后讲到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时 ,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黯然神伤。这时 ,一位小女孩怯怯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 ,咱们想个办法让小羊逃走行吗?”正在讲课的年轻教师一愣 ,随即满脸绽开灿烂的笑容 :“大家愿意想个办法帮小羊吗?”“愿意!”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机智的小羊》、《小羊智斗恶狼》、《小羊历险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学生的口中讲出。小女孩感到故事中的小羊被狼吃掉太可惜了。的确 ,我们成年人也认为故事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给课文续编故事。结果学生兴致盎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小羊一转身,狼掉进了河里。”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位猎人,开枪把狼打死了。”还有的说:“可怜的小羊无力挣扎,成为恶狼口中的美餐。”……众说纷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诸如这类寓意深刻、结尾含蓄的课文,我们都可这样做。如《坐井观天》、《骆驼和羊…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7.
有如下三个令人忧思的课堂提问启发教学小镜头: 镜头(一):教师教《狼和小羊》的第二课时,一开课就问:“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就把小羊怎么样了呢?”有几个学生回答:“狼把小羊吃了。”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很对!狼把小羊吃了以后怎么样呢?”(出现冷场)老师催促:“同学们想一想:狼吃了小羊以后怎样呢?”(还是冷场)有  相似文献   

8.
抓住对话 设计教学──《狼和小羊》教学构想建水县第一小学何跃波《狼和小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此文时亦可抓住对话来设计教学。一、从对话中领会“人物”的各自目的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了解狼和...  相似文献   

9.
洪云卿 《云南教育》2003,(13):32-32
《狼的小羊》是一篇寓言,课文最后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两位老师对课文这一结局的处理大相径庭,发人深思。甲老师的教学片断师:文章最后一句讲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此刻,小羊会怎样?生甲:小羊被狼吃掉了。师:难道就这样一种结局吗?生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它用力过猛,撞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摔死了!生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被捉住了。……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得真好!乙老师是…  相似文献   

10.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讲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的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揭露了狼的凶恶本质,表现了小羊温和、善良的品质。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以下三个层面,以文“传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分析对话,揭示课文中心狼凶恶的本质和羊善良的品质是通过狼和羊的三次对话表现出来的,讲读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深人领会句子含意,认识狼为了要吃小羊,生方设法找借口,小羊聪明善辩,摆事实讲道理驳倒了狼。讲读第一次对话时先要弄清狼说的两句话的意思,第一句…  相似文献   

11.
小羊的名片     
本文是《狼和小羊》的故事新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寓言。它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敌人,要有勇有谋。做人除了善良,还要有智慧。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职称”“下岗”“名片”“智商”“老板”等散发着强烈时代气息的语汇,所以读来兴味盎然,令人忍俊不禁。如果说,《狼和小羊》是一幕沉重的悲剧的话,那么,《小羊的名片》则是一出让人开怀的轻喜剧。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原则教学时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靠教师不断激发、鼓励,才能顺利完成。体现激励性原则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可以是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如《狼和小羊》(五年制三册)一文的结尾是“狼说完就扑向小羊”...  相似文献   

13.
《狼和小羊》(六年制小语第四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狼想吃小羊,但是没有理由,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逻辑的训练。教给学生对任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狼和小羊》一课是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伊索寓言》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狼和小羊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 ,告诉他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 ,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民思维入手 ,按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好课例。(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课文的第一小节后 ,结合班级实际 ,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使学生理解“故意、借口、温和、可怜”等词语 ,知道狼的三次借口分别是什么以及小羊…  相似文献   

15.
《狼和小羊》的结尾在狼扑向小羊时戛然而止,留给学生很大的空白。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想象力,为作文打基础,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小羊,当狼扑向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学生1:我会飞快地抓一把土撒向狼,然后乘狼揉眼睛时逃走。学生2:...  相似文献   

16.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是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狼和小羊》教学谈山西薛艳婷耿瑞芳《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碴儿要吃小羊。说明有些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好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课文抓住了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的特点,生动地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18.
案例《狼和小羊》的教学接近尾声了,教师用低沉的声音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师:读到这儿,小朋友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生争先恐后地说出狼“太可恶”、“太凶残”、“蛮不讲理”……小羊“太软弱”、“好可  相似文献   

19.
要求:同一件事,由于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一定会被狼吃掉吗?请你开动脑筋,给这个故事续写一个合乎情理而有趣的结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机警     
教学的机警是教学艺术之一。所谓机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因势利导,遇有特殊情况,能灵活地给以正确解决,从而完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次,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狼和小羊》的总结课上,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羊后来会不会被狼吃掉?这位老师提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孩子说出小羊后来还是被狼吃了,从而突出狼的狡猾和凶残。可是孩子的回答竟然出乎她的意料。有的说:“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当狼扑过来捉小羊时,正巧撞在石头上,摔断了腿。这时,小羊就逃走了。”有的说:“小羊拼命地叫,猎人听到叫声连忙赶来,把恶狼打死,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