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时间较短,科技创新过程中风险点较多,其内部控制不完善,本文基于风险评估要素,从设立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四个方面建立了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内部控制体系,旨在有效识别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研究组织间的协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因子,设计了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内部控制体制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机制、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企业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掌握好内部控制的权利分配“度”、强化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等方面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永强  路媛媛 《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泊松回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研发强度和规模等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分组检验,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控五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低研发强度和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要素对创新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适用性原则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林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48-149
企业经营的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处发展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规范化下,控制环境有待优化;缺乏适当的规范化的控制活动;影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化下,信息流不畅通,职责不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并且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及合理建议: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各方面入手,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各方面入手,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内容更强调信息作为控制载体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信息系统本身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要素.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分析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从而改善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为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和外部监督不力;总结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五大措施:完善控制环境,全面风险评估,设立控制活动,建立管理系统和加强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9.
曹鹏  陈迪  李健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42-1748
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企业创新网络机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网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能力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内部资源要素对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学习能力对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大;网络能力对资源内部要素、学习能力与创新网络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企业内部资源要素和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资源内部要素和学习能力是网络能力形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云创新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更加开放的创新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显著特征。在应用CAS理论系统阐述云创新复杂性特征基础上,分析该系统的微观学习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市场评估机制;同时,应用IBM公司、互联网金融、work 2.0云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云创新模式的理论模型,揭示创新的主体、环境与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最后提出包括柔化组织结构、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学习交流等措施提高云创新的效果,以期为我国组织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e mechanism of business analytics affordances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is a key antecedent in improving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value chain theory and IT affordances theory, a research model is built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business analytics affordances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The model includes business analytics affordances, decision-making affordances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rationality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and the manag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Simultaneously,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role of data-driven culture and IT 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 It is empirically tested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316 enterprises by Partial Least Squares-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ithout data-driven culture and IT 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process from business analytics affordances to decision-making affordances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rationality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and to the manag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Moreover, Data-driven culture and IT 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 have a positive mediation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analytics affordances and decision-making affordances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The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enterpris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ata security using business analytics.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3.
彭本红  鲁倩 《科学学研究》2018,36(1):183-192
利用多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探讨了平台型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风险的内在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了风险因素的9个主范畴,3个风险核心范畴,以及2个风险发生后果,构成了平台型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风险成因。实证研究表明,商业环境风险、平台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这三个风险对平台创新活动影响巨大,显著影响了平台型企业客户流失以及经营绩效。商业环境风险是平台创新面临的外部风险,与平台战略风险和管理风险呈显著正向关系,战略风险会增加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三大风险与客户流失呈正比,与平台经营绩效呈反比。本研究拓展了传统的管理要素模型,揭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化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然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产业数字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影响其在市场上能否获得先发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大势所趋”下,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6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对理论模型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中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字化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柔性之间的关系,也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经由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间接效应,表现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就越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战略柔性,以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5.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诚信融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家明 《大众科技》2013,(3):165-167,67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不能真实反映经营活动的情况,误导信息相关利益者和使用者,而且极大损害企业的诚信,严重影响到企业融资筹资。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只有落实负责人会计责任、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加大外部监督、严格执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创新,才能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诚信和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将技术创新过程与竞争情报预警相结合,得出技术竞争情报预警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并围绕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3个方面展开论述。该模型弥补了风险预警中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实践应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改变了业务流程,随之,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同样需要革新。本文通过对战略信息管理风险控制提出的背景、概念、与IT治理的关系以及IT治理四种模型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对建立企业战略信息管理风险控制框架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俞兆渊  鞠晓伟  余海晴 《科研管理》2020,41(12):149-159
基于社会网络和知识基础理论,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变量,并打开其“黑箱”,探究企业社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内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外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吸收、知识连接和知识解吸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社会网络的交互项也能够通过内部和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