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们习惯将新闻报道的何时、何地、何人、为什么、怎么样五个要素,说成是新闻报道的五个“W”,因为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写法均是以“W”开始本文说一说关于承诺制的几个“W”一、承诺是什么 1997年夏初,北京的空调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厂家都作出了限时安装的承诺,一般是24小时,最迟也是48小时之内。但实际情况却令所有作出承诺的厂家和商店  相似文献   

2.
现在谈五个 W,是老掉牙的老问题。但是有许多来稿五要素不全.这里有必要复谈一下新闻的五个 W.什么是五个 W 呢?它是指新闻的五个要素。是: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和何故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为一种时效性强、信息丰富的文体,在用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方面,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一般来说,一则新闻包含着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六个要素西方新闻学简称(为五个“W”一个“H”),考生在新闻类压缩语段题的答题过程中,必须根据试题的类型,把握六要素的主次详略。一、写一句话新闻在新闻类压缩语段题中,写一句话新闻既有较严格的字数限制,又要求较为全面地反映新闻的主要信息。从形式上看,它只能答成一句话;从内容上看,它应该具有对象、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4.
笑林 《英语辅导》2000,(8):23-23
一篇好的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新闻界称为五个W。这“五W”原出于19世纪中叶美国新闻界,后传入中国。“五W”是指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  相似文献   

5.
焦文 《语文知识》2002,(6):16-17
将消息缩写成一句话新闻是考查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一种常见形式。它要求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缩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提取要素法。消息一般包括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即通常所说的五个“W”。五要素概括了消息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采用提取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语是新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导引读者、引人注意的首因效应。新闻导语要力求简洁,突出重点,强调表现“部分要素导语”。选择和确立什么因素作为核心要素是新闻导语写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语是新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导引读者、引人注意的首因效应。新闻导语要力求简洁,突出重点,强调表现“部分要素导语”。选择和确立什么因素作为核心要素是新闻导语写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中包涵着的社会需求,是作者选择新闻的着眼点。新闻价值包涵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五个要素。对于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只能够认识和发掘它,而不能凭主观去“改变”或“创造”它,纠正对新闻价值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提出对新闻价值概念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新闻定义已不适应新闻事业的需要,陆定一的定义同时存在定义过宽、定义过窄两个看起来有些矛盾的问题,说它过宽,是因为新近发生的事实不一定都是新闻;说它过窄,是因为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同样也可以成为新闻,这就是人们一直争论、修订它的根本原因所在,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应该是法定传播媒介以一定方式及时向大众公开传播的有一定意义或影响的事实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普林斯在他的叙述学中讲到叙事时说,一段叙事至少要包含两句有关联的话,表达一个情况变化。这就是常说的新闻五要素中的“什么(what)和“怎样”(how)两个要素。道理很明显:必须有事物和过程才能成为事件。但对叙述者来说,只说出这两者仍然不够,还必须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所表述,才能给叙述的接受者以实在的印象。在事实报道中固然要有五要素,在小说叙事中也少不了时间地点的表述.叙事要动人感人除了事件本身之外,时地背景的交代是至关重要的写作艺术手段。交代得好,给叙述的事件生色,交代不当,使生动的事实暗淡无光。作好时地表述是个涉及多方面的语言运用问题,本文所论虚实远近只是叙事技巧运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闻压缩类试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份量,主要考查学生辨别、筛选、提炼、整合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形式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正文结构等。中考新闻压缩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要素提取法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如:读下面这则报道,把它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50字)浙江省永嘉县潘宅村地处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赞可夫依据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并通过教学实验而创立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尽管对当代世界范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它在教育实践的应用中却不但没有达到有些人所预期的理想结果,反而暴露了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从而未能得到推广;而人们在对它进行反省的时候,则往往只是就事论事,往往只是看到了它导致教学内容过难、学生负担过重的弊端,而没有深入地去追问它的理论根源的错误是什么,更没有针对它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二百五”。“二百五”是个数字,怎么用来标志一个人的性格呢?原来,牌九(旧时的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摊牌九当中被称为“毙十”。“毙十”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幺五的简称)来形容那些什么事都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一长,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相似文献   

15.
高兴就好     
“高兴就好”,不是禅语,却透着禅机。虽简单四字,却包容无穷意蕴。不过,高兴与否的内涵却很广泛。什么是高兴,什么不是高兴,各自的体验不同,解释起来也不尽相同。同一件事你高兴了别人不见得高兴,别人高兴了你又不见得高兴。“高兴就好”虽寥寥四字,可却“微言大义”,你只有细心去体会和揣摩,并细细品咂才会深谙其意。它从生活里来,没有什么奥秘。有钱人住总统套间吃满汉全席是一种高兴,无钱人街头小酌也可尽兴。发现和满足是人们感到高兴的前提。对什么都不满足的人,很难得到高兴的快慰。有些人对近在咫尺的事物常常不屑一顾,而对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6.
消息通常称为新闻,它是新闻媒介最常用的新闻体裁。消息以简炼的文字,短小的篇幅,过概括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进行某种舆论引导,用事实来表达记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侧面或某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它是新闻媒介最常用的新闻体裁,被称为“报纸的重炮兵”。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消息可分为简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评述性消息。下面介绍的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和经验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一书跳出了基础写作论著既有的理论框架,开拓了全新的只属于新闻写作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范畴。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出“新闻软要素”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它的实践意义;发掘了“新闻事实四层次律”,给新闻写作以切实的指导;揭示了构成新闻软要素的“六对密码”;从“准确把握传播价值思想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角度,令人信服地解析了“主题先行”的理论失误;阐释了“新闻再现”和“新闻开发”等一系列只属于“新闻写作”的技法:提出按事实的重要程度和传播价值的大小来安排新闻结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上大学时,我们用一个学期进行新闻导语的写作训练。导语是什么?导语就是对新闻内核最精炼的浓缩,提炼最核心的东西。在你的导语当中,尤其文字的书写,讲究五个W应该是全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1987年,我大三,用五个W的写作模式,一个非常精炼的和无懈可击的导语就是:"白岩松老师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璐老师的办公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的课。"我一直以为这是金科玉律,但是过去这二三十年,当你看到国外相当多的新闻导语的时候,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导语,不再是五个W完整的导语,而变成了  相似文献   

19.
周红 《西北职教》2006,(4):28-28
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此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它却一语道破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尤其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由于学生化基础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因而班级管理的难度更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五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 E·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质上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物理世界直接给予的“事实”,始终不能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可能”,而人却在生命中“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已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因此,“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