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2.
中国乌龟民俗信仰的浮沉宣炳善乌龟,在现代的语言中,大多是不光彩的,“缩头乌龟”、“龟儿子”之类都是骂人的话。但在明代以前乌龟一直是很神圣的灵物,受到人们的崇拜。探寻乌龟民俗信仰的变化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现象。乌龟引起古代人的崇拜首先因其长寿。《史...  相似文献   

3.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5.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是长江上游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从母系向父系过渡阶段的羌族社会,产生并形成了羌族独特的、引人注目的配偶神信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像羌族这样以配偶神崇拜为主要特色的民族并不多见。认真研究羌族配偶神信仰的源流及社会背景,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氐羌文化圈的特殊性,更好地认识以泸沽湖地区为代表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6.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7.
山石崇拜,是人类原始自然崇拜的一部分。这种朴实而虔诚的崇拜,又孕育和催生了石刻文化的诞生与发展。面对今天现代文明的包围和快速侵蚀,众多传统石刻文化形式日渐式微甚至消失了,唯独青藏高原藏传佛教的经石文化,长久地保持着千多年来的固有风貌,几乎没有一点点改变,这真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祇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祗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朱定榜 《寻根》2013,(1):65-69
在江西赣州的灵蛇储山下有一座始建于晋咸和二年(327年)的储君庙(又叫广济庙),《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里载"晋刺史朱伟置储潭君庙于此"。该庙有着神奇的来历、悠久的历史,是一幅兼有道教特色、河神崇拜、行舟渡船等诸多因子的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山水会聚,灵气所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多种文化信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龙山 《寻根》2013,(5):74-79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由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水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青藏高原藏民族的岩石崇拜尤独具特色,譬如藏人的各种石饰、玛尼堆和石经等。今天,就石经而言,无论我们来到青藏高原哪个地方,都会很容易地见到  相似文献   

12.
奇山有奇石,奇石待奇人。 在我国,石崇拜起于远古,石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近年来又蜇起阵阵藏石赏石热风。 雄伟壮丽的泰山原本就是一本石头的大书。山由石垒,阶由石铺,景因石成,特别是遍布沟涧河溪的嶙峋奇巧的珍石,妙趣天成的文石,再加上“泰山石敢当”的美丽传说,为山石增添了无限的神奇和灵动。 我浑然一个埋头琐务的俗人,与石缘浅,尽管每次朋友相邀捡石都凑趣前往,总找不到奇巧珍品,好在友人总分一半收获给我,日子久了,不觉中家里多了个石头堆。 偶染小疾,闲在家里,焦躁情绪不断滋长,无聊中摆弄起那些石头来。拿…  相似文献   

13.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为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拥有200多万.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其宗教信仰中,包含了朴素而珍贵的预防医学思想.这些思想在布依族宗教典籍——摩经的引领下,反映在布依族日常生活的系列信仰民俗活动中,并以其独特的民俗医疗效果为人们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虎蛙图腾文化陈崇凯图腾文化是人类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表现形态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以原始信仰为基础,同一图腾制下的人们认为自己的部族同其所用作图腾的动(植)物具有血缘关系。从艺术思维的角度看,图腾意识是人将自然的人格化。图腾崇拜是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83-83
柯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共14章,约280000字。该书首先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综合概述,然后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出行民俗、人生交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生产商贸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娱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艺等多方面具体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定光古佛又称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同安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一名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客家地区最受崇拜的佛教俗神。对定光古佛的信仰,在闽西客家社会中长期延续。对定光古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闽西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闽西客家社会。  相似文献   

18.
顾霞 《大理文化》2007,(2):60-61
被称为“云南福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地区最典型的佛教造像之一,为大理本土上崇拜的阿吒力教派供奉的主要神祇,白族最崇拜的信仰偶像,也是自古以来大理皇家的主尊观音。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在天津科技馆宇宙剧场,观看了一部全天域穹幕影片《玛雅人之谜》,以最现代的高科技表现手段,去展示一个最古老的民族文化,颇发人深思。玛雅人为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原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主要活动在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北部、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繁衍至今总共有68万人。他们讲玛雅语,属于佩纽蒂语系。现代玛雅人多数信奉天主教,也还有少数人保留了古代的多种信仰和自然崇拜残余。公元2~8世纪,玛雅人建立了古玛雅王国。到了10世纪以后,玛雅人与托尔特克人混合,在尤卡坦地区又建起奴隶制的城部…  相似文献   

20.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就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为文体,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成吉思汗祭奠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