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际要求,叙述了如何兼顾课程教学和等级考试的要求,讲述如何使学生熟悉信息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其基本操作和等级考试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衍州 《考试周刊》2015,(13):129-130
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学会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工作的手段,为适应将来信息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4.
正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或融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其他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信息技术成为新时期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能够在工作生活中融入数据思维,提升生产效率,围绕“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范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开展课程定位、课程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评价等课程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正待进行重新调整,即在学习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与教育技术有关的专门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知识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等。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特向班主任老师推荐几种教育管理软件。学生学籍成绩综合管理系统一是学生学籍资料的数据库建立和管理。二是学生学籍信息变动的处理,如休学、退学、留级、转校、借读等等,保证所有学籍信息的完整、有效。三…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操作系统(WindowsXP)和微软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从长远的角度看,无论学生将来升学还是走向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备技能。从教材的角度讲,有以计算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材,有主体活动形式为主的教材,也有以任务驱动方式为主的教材。教学方法则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中选取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的方法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因此,从某些方面还带来了其他学科中,以知识传授为主或学习结果评估为主的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课中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5,(33):226-227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都影响巨大,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由于初中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的水平、知识、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区就读小学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的水平更好,但从乡村来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较为有限,有些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未接触过。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学科,列人教育计划作为高中年级的必修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信息教学的现状与困惑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但是现在的高中信息教学基本上还是灌输—演示,学生的学习也是听讲—模仿—考试,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尤其是有了江苏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后,学生只有参加这样的考试并合格后方能拿到参加高考的入场券,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变本加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信息服务,在理论教学与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信息辨识、信息获取与信息利用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冉双卫 《天津教育》2022,(23):60-62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文化课程知识内容存在很大的区别,碎片化的知识特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而微课以其“短小”“精炼”的主要特点,向学生更加详细、形象、细致地介绍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凸显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所以,中小学信息教师要主动迎接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大力建设校校通软件,构筑智能办公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校通软件平台是校园信息网络的支持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软件技术等进行开发,由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软件、信息技术系统组成。在此平台上可以集成各种事务处理系统,基础办公软件等多种应用系统。校校通平台能够完成教育基础信息的收集、查询、统计分析工作,并提供与所辖学校及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接口,通过教育城域网或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应是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殿...  相似文献   

17.
陈金芝  李丽 《课外阅读》2011,(7):163-163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为考而学”、“学用分离”倾向。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牢记所谓的基础知识,反复演练软件的使用方法,追求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的短期效应。这样的教学势必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使学生不能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为此,师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环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能够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潜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牙:在现在的中小学中,信息技术都是作为一门副科来上的。如果不考试,我想学生是不会认真学的。这样谈何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教师又如何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呢?因此,我觉得还是要考。江苏省的考试方式就很好,全部在机器上考,只有这样,学生才重视。你们说是吗? Wtlili:信息技术课不考试“学生是不会认真学的”,这个问题主要是看老师能否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考试一样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 Yanglei:考是为了不考。目前信息技术的开课情况很不乐观,在这种前提下考试是很有必要的,考试有助于课程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19.
郝海波 《考试周刊》2012,(9):113-114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应用学科,学科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情感、信息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获取等方面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应试式”考试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给学生做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感受课程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