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即为在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教学性语言的启迪下.学生置于特定的“心理场”。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心理效应,不仅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能激发他们富有情感地、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数学课堂离不开情感教育,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征 《教师》2010,(5):75-76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虽然能学到知识与技巧,但由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很快被遗忘。  相似文献   

4.
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充分地利用情感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个要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做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20):23-24
当前,学科教育正由过分注重"双基"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转变。强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的过程。这和心理教育追求的目标十分吻合。因此,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晶 《考试周刊》2010,(14):129-130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与人的认知相伴随.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非常丰富.也非常脆弱,培养和发展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无论对学好英语还是对他们自身的成长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也符合教学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37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普遍偏低;在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以学习过程的行为指导为主;在理解学生心理发展能力方面,普遍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把握教学目标能力方面,只强调知识目标,缺乏对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把握;在心理沟通能力方面,主要以单向沟通和无沟通为主;在应对问题行为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科学的应对原则。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育促进学生知情和谐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设网络教育的人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已愈来愈成为学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网络教育承栽着终生化学习的使命,只有培养出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学生,才能与终生化学习的社会相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网络课程内容数字化精确性与人情感性的不统一;虚拟交往中情感信息的缺失;学生在网络虚拟教学环境下难以获得真实情境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及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环境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策略有: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理念;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虚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生命观就是把学生作为“人”的一种真正的存在,强调生命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生命是整体的存在。它是一一种包括生理、心理、物质、精神、行为和认知的整体存在。在任何一种活动中,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方式参与和投入的。第二,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个体在心理、情感,志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三,生命是发展着的能动的存在。不能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的机器以及灌输的对象,学生能自主地选择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学习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是教师渗透道德教育的绝佳机会.多元的信息化时代逐渐使学生成为“网上的一代”,网络为他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了丰富的娱乐时空,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  相似文献   

11.
石文艳  曹洁 《考试周刊》2012,(63):105-106
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强调创建一个民主互动的课堂环境。如果学生对老师畏惧不敢开口,那么如何谈互动课堂呢?我们在英语教研中认为不能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夸大认知的单一作用而否定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此可见。情感是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才能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对学生动机、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培养兴趣、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发展个性;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介入英语教学成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特有的心理体验,情感能影响个人的行为与认知,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成长的心理困扰,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排解学生的思想问题,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祝成荣 《文教资料》2009,(27):124-125
本文作者通过一次因忽视对学情的认真了解,导致在竞赛课活动中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预设的教学目标未能实现提出:经过反思,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心理发展的准备性原则,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最适合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因此,只有那些适合于个体心理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教师》2011,(25):28-29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