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这里试图用现代的眼光来透析安娜的形象和安娜悲剧的根源,突出对她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安娜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真正领略安娜对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超前的境界。安娜悲剧的根源,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助现代心理学的成就,以安娜对孩子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对安娜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分析,来寻找安娜情感世界中的爱的移置路线,从而揭示安娜复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安娜爱欲情结的压抑与萌动,造成了安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焦虑恐惧与死亡阴影同时出现在安娜的无意识之中,不断地折磨、撕扯着她,最后在安娜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的进发最终导致安娜选择用死来解脱。安娜无意识中死亡情结的进发,是导致其悲剧命运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郑笑平 《红领巾》2005,(4):139-140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娜的悲剧,多数文章将其归结为丈夫卡列宁的虚伪,情人伏伦斯基的薄情,安娜内心深处渴望爱情与背叛家庭、抛弃丈夫和儿子之间的尖锐矛盾。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对安娜的出身、文化素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进行分析,则安娜的悲剧在于她无所事事的生活,对自己的角色不满,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安娜爱欲情结的压抑与萌动,造成了安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焦虑恐惧与死亡阴影同时出现在安娜的无意识之中,不断地折磨、撕扯着她,最后在安娜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的迸发最终导致安娜选择用死来解脱.安娜无意识中死亡情结的迸发,是导致其悲剧命运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以往对安娜形象多是从社会角度、宗教角度、家庭观念角度来分析和界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托尔斯泰文艺理论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事实上,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和创作既包含着现实主义精神,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所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俄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典型之一。凡是读过这部著作的人,无不为安娜的光彩照人的形象所感动。但是由于安娜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和评论者的见仁见智,历来对安娜的分析和评论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这与评论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评论《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伟大作品的文章中,关于安娜这个人物的评论可以说已经逐步地趋于一致或接近,这就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农奴制继续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安娜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要进一步考察,就不能不看到,在安娜的具体分析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拨高的倾向。一些文章认为安娜是当时整个贵族社会的叛逆者,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与贵族社会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先进妇女的典型。她看透了剥削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残酷,看透了上流社会的伪善和无耻,因而毅然决然地和她所熟悉的贵族阶级社会决裂。有的文章甚至说,安娜是一个从贵族的营垒中被资产阶级拉出去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自从《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安娜为什么要卧身铁轨呢?她对爱情的追求必落此下场吗?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安娜的悲剧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内外矛盾扭结而成的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以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的发生,除了因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迫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从安娜个人的情感结构、安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结构、安娜对爱情的盲目性及其将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等因素来看,安娜最终走上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伏伦斯基并非花花公子 ,他对安娜的爱是真诚的 ,安娜之死主要是性格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广角     
《神州学人》2017,(5):10-13
中国哈尔滨"中医"安娜来自法国的安娜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的一名研究生,已经完成两年的临床实习工作,针灸、艾灸、拔罐、推拿样样"拿手",到今年3月,一些患者已经成为安娜的固定诊疗对象。1990年出生的安娜高中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在法国里昂大学读本科时开始学习中医,2014年到黑龙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往往造成人类性格的复杂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不例外。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伏伦斯基就是其中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可惜,多年来,许多论者多是注重于对安娜性格的研究,而为了肯定安娜,就对伏伦斯基,特别是他对安娜的爱情作了简单粗暴的否定。似乎这个纨袴贵族青年对安娜  相似文献   

18.
<正>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遵循生命和社会两大使命,在《安娜·卡列宁娜》一书中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娜强烈的性欲渴念和激烈的精神矛盾,强化了安娜的生命、生活意识,细致地书写其心理变化过程,从"人"的角度考虑婚姻、爱情和性。本文正是从安娜的心理真实入手,运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读安娜的欲望以及欲望所带来的后果,探索人性深处不为人知的隐秘。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详细描写了女主人公安娜的三次梦境。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安娜的三次梦境,可以揭示出这三次梦分别是安娜身体欲望、心理情感欲望以及死亡欲望的满足。同时安娜的三次梦境在小说中也有引导情节发展、预示安娜悲剧命运进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