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在“被压缩的高速成长”的东亚型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教育与教育理论,极具重要意义。日本学力论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最具日本本国特色的、独有的重要教育理论,它最能反映日本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日本人对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尝试从探求学力词汇应用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力求在学力概念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及五十年来学力模型研究的演进两大方面,展现作为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发展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揭示日本本土教育理论的自我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已经启动,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学力观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的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三种学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开设研究型课程被看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①在上海,研究型课程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学力”一般被界定为“通过学校里的学习而获得的能力”或“以学业能力为表征的学力”。这不过是一种操作性的界定,倘若从教育科学的高度来把握这个概念,那么其涵义囊括了以下方面:学力是通过人们后天学习习得的;这种学习的媒介是重新建构人类和民族文化遗产(科学、技术、艺术的体系)的课程、学科和教材,借助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活动,以习得业已客体化了的人类能力和特性;作为人类能力的学力和学习主体的内在条件处于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和人类的能力与特性的总体发展有机关联。因此,  相似文献   

4.
参加全美讲座会的感触日本学校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若干经验,对解决现在美国教育所面临的“基础学力下降”这样深刻的问题,不是能给予很多启示吗?我的这一予见是由于去年十月参加在芝加哥举办的“关于全美教育指导、学习讨论会”而产生的。基础学力,特别是国语、数学基础学力的下降,是当前美国学校教育的最大课题。尽管高中毕业生的读写能力是很不充分的,但因学校发给毕业证书而向法院控告母校,这虽然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但它却提供了证实基础学力下降的大量资料。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美国学校教育抱着“较多的教育投资,就是较丰富的教育成果”的这一期望,至少是在基础学力方面,以相背的形式而告终,同近年来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是一个需要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力。本文从作为综合性学习目标构成的学生学力、作为综合性学习实施成果的学生学力、作为综合性学习实施前提的学生学力三个层面对于日本综合性学习背景下的学生学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人们对于综合性学习与学生学力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人治,靠权威;二重境界是科学管理,靠制度;三重境界是文化管理,靠熏陶.学校教育是一个奠定人的学力与人格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走文化发展之路.学校文化的构建是一种传承、内化、创新、发展,长期积淀、生生不息的过程.在甄别、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学校文化,关键在于践行和浸润.  相似文献   

7.
徐云峰 《考试周刊》2014,(4):135-135
<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教育力"的教育,即"学力的形成"。"新学力观"认为:"学力"不是头脑中的"知识",而是在同外界的交互作用中的"智力动作";现代"学力"由"显性学力"(知识、理解、技能)和"隐性学力"(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组成,而且后者是支撑前者的,从这个层  相似文献   

8.
林苏东 《考试周刊》2011,(75):94-95
"学力"是运动的、发展的。"今天,学力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与克服现代学校教育的问题与课题的关键。"(钟启泉)我在此浅谈一下小学生数学学力的发展问题。1.发展学力,数学教学要突出以学生的本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态课程结构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程服务只有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围绕学生的个性、能倾、现有基础和发展兴趣确定培养目标,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出发,与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协商建构课程内容,构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针对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并重,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并行的生态课程结构,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全面而和谐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国的内涵。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办学主体要提升支持力,加强资源保障;行政主体要提升决策力,增强政策供给;校长要提升领导力,优化学校运行;教师要提升教育力,增值专业资本;学生要提升学习力,培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力”的分析视角 “学力”的概念同学生观、发展观、教育观、学校观息息相关。它是受时代与社会对教育与学校的要求所制约的。“学力”作为教育科学的概念,不是指儿童在家庭和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偶然形成的一般生活能力,而是指在学校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中有意识地形成的非一般生活能力,是广义的学力。学校中所形成的能力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中国为主体、日本为客体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科学教育从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授课时间安排、评价四个方面)和学力(学力由知识Ⅰ:机械记忆知识的再现;知识Ⅱ:多个知识的适当运用;实验技能:实验和与之相应的必要的技能三方面要素构成)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同时,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学力"一词源于古代中国,之后被近代日本教育学者激活,成为日本近代以来教育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日两国教育学者济济一堂,从课程改革、学校经营、教师教育三个研究视角对"学力"进行了时代新诠释;并从这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从而开动了带动学生学力全面提升的车轮。  相似文献   

14.
成为名师,时代需求是必须遵循的“天时”,处境人脉是需要适应的“地利”,所在学校是发展起飞的“平台”,学历学力是个人成长的“起点”,教科研两中心是专业生存的“生态”;名师成长,要经过“从合格到能手、从能手到专家、从专家到教育家”三个阶段层次的跨越发展;名师发展,还需要“选择适宜的榜样目标、赢得机遇期与驾驭转折点、处理优化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评价是伴随着美国20年代的课程改革而诞生的.它强调对教学全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知价值.在教育设计方面它广泛地设立了学力、智力及人格发展目标;并要求测评具有信度和效度.在中学历史教育评价体系中,应该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学力目标与评价、人格目标与评价、智能目标与评价.本文仅就历史教育中的学力目标的设定方向及评价的一般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学力理论是日本教育界所独有的理论,一直伴随着日本教育的变革而变革,并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尝试从学力论的视角,探讨学力的概念,结构,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以及在学力论影响下,日本教学论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强调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去年9月中旬,我受聘为一所新办中学的兼职初中生物教师,平时除上课以外,一般不在学校办公。有关课外教学信息主要通过班主任、班长间接传递到学生中间。说实在有没有生物课代表,我觉得对教  相似文献   

18.
阅读力,既表现为学校教育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过程的语感,又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知世论人的生活阅读习惯和常态阅读能力。探求阅读力,首先应理解"学力"的含义。《辞源》将"学力"解释为"学问之所至也"。用现代教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股份制的运行机制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股份制其实质是借鉴股份制手段来办教育.股份制学校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它从资本来源到成本,再到效益分配的结构,都有着自身的规律、投资主体与利益的多元化所形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了学校的稳定发展,促进了资源开发与配置的优化,对于社会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教育时代,职业教育面对生源素质的变化,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促进低成就生源学生的发展。这些教学策略包括科学评估基础学力,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的科学对接,积极开发和利用非智力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