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5,(2):6
河南省漯河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13.5万名,占全市儿童总数的30%,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7.5万多名,分布在全市680所农村中小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安全保护疏忽等问题,漯河市出台了《关于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用3年时间,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300所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作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包括农村留守儿童,还包括城市留守儿童。本文从博尔诺夫关于空间的概念出发,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角度来分析留守儿童产生,以及他它们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功能补位不足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社会化功能上升,对留守儿童社会化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作者探寻了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及其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为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3岁~6岁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围绕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现状,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的沟通几个方面,对留守家庭亲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分析了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根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爸爸、妈妈是我最亲近的陌生人。”这是挂在留守儿童们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江苏省宿迁市一位叫小玉的初一留守儿童给《扬子晚报》写信,在信中发出催人泪下的呼唤:“爸爸妈妈,常回家看看呀!”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14岁学生余欣燕的父母外出打工,独自留守家乡8年的她,“夜夜枕着妈妈那句‘明年我就回来’入眠”……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归根究底,原因有很多,城乡差距导致的留守儿童现象是造成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关注的。结合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现状,浅谈几点关爱留守儿童的情感教学策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洒下的一片阳光,优化农村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指出了其中几点常见的问题,然后探讨了音乐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包括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发展留守儿童交往能力,最后,就如何利用音乐开启留守儿童心扉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构建音乐欣赏环境、选择音乐欣赏内容、组织儿童表演队伍、推进音乐情感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定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侧重招收农村留守儿童入学,致力于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家庭,努力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办学四年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多而杂,只有尽心尽力做好相关的工作,及时解决疏导,才不会酿成溃堤之祸.笔者现就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留守儿童问题和工作现状,提出几点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向城市,以致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3.
彭希林 《文教资料》2012,(18):178-179,181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造成了很的大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低的深层次原因。让农村留守儿童正常接受家庭教育或最大限度地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教育问题,并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项热点话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一直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监管,致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以及道德等方面都会出现一定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社会以及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如何有效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性策略,希望能够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得到一定的优化,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基本都是以打工人口大省如江西和河南等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而以西北地区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尚不多见。本文拟以陕西省延安市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无父母监管。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留守儿童普遍害怕交流互动的现状,对促进留守儿童交流互动的策略从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其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现状、留守儿童的两种心理倾向,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最后归纳出用爱浸润孩子心灵,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之华 《广西教育》2010,(25):16-16
当今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挣钱,其子女留在农村生活,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比较难管理,学习成绩差,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