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大学校长的视角来总括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士志于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表述,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大学之道的耦合,是推动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建设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第三,精神建构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第四,文化自觉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文化使命。第五,和而不同是大学本土化发展应具有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为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如何搞好文物保护和利用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统筹规划,保护先行;对尚 列入文物保护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普查;充分发挥文物在两个证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物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开发利用考古发掘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方面。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受当时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为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 ,如何搞好文物保护和利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高认识 ,抓住机遇 ;统筹规划 ,保护先行 ;对尚未列入文物保护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普查 ;充分发挥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各种苦难和压迫中不断觉醒,由此带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物保护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保护思想不是自发的或内生性的,它是文物观念在外部冲击下不断现代化的结果,也是民族危机日渐严重下民族觉醒的产物。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大致说来,先后出现了文物由私藏转化为公有的思想、国粹观念下的文物保护思想以及文物主权意识高涨,这些思想交错发展,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逝去,但是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却延绵传承,推动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大学留给人们的文化集体记忆,得益于20世纪初的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中国近代大学呈现出的“士志于道”的文化精神、“器以载道”的以物化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等方面的文化性格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7.
唐山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唐山经济史研究、近代唐山党史和革命史研究、近代唐山文化研究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工作等几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唐山近代史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濮阳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代建筑、石刻、近代史迹以及丰富的故事传说等,为濮阳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濮阳市应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按照大遗址保护利用理念,打造一批重点历史文化园区;以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以古今黄河河道为纽带,打造生态观光走廊。遵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充分展示和有效利用濮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经历了由“蔑夷”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演变,思想的变化在推进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们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变化轨迹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也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捐资助学是宗族文化中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在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江西近代宗族开办民办教育的状况入手,分析了其办学特点及其影响,为研究宗族文化及近代民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物保护问题在19世纪末就曾引起中国人的重视.20世纪初期随着大量在海外学习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留学生归国,中国社会的文物保护事业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成立的"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大多数委员都是留学生.通过他们的种种努力和探索,中国的文物保护立法逐步完善,文物保护工作逐步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具有文物保护职能的机构和科学团体建立和完善起来,文物古迹调查和保护宣传工作也得以开展;留学生归国后,进入各高等学校,使得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教学和研究中心.这其中尤以北大国学门的考古学研究室、清华国学研究院和社科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为代表.他们参与考古和调查活动,推广文物保护的技术和知识,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培养了专门人才.而一些留学生组织的研究团体和个人也通过各种途径为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和调查工作提供了支持.总之,留学生为保护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力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统治时期审计制度的兴废,不仅是近代民主政治与传统官僚政治之争的时代反映,也是研究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资源虽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审计文化的优秀部分,但主要还是对来自西潮冲击下西方审计思想的移植。它通过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近代审计监察体系。袁世凯统治时期实为近代中国审计制度迅速发展的"阳光灿烂之春天",其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为后来的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近代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变徵协奏曲——中国近代学术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之季世,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封闭式文化格局趋向解体。在 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中,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基本特征就是:变与合。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如何评价传统,怎样引介西方,建设什么样的未来文化。对传统的重新评价,是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依据和核心内容;有选择地引介外采学说则是创变的条件;对中国文化未来的建设则是变的结果。其主要途径是:以复古为形式,以创新为内容,以中西文化比较为方法,中西互补,古今会合,建设求真而又致用的近代学术,形成了近代学术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东渐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近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只就中国走出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论述这一文化现象发生的必然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当代文化建设时反复强调了"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里的"文化"指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而"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学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以来在近代中国诞生的小说流派,其教育价值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白话语境与现代叙事  相似文献   

18.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川教授所著《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的资助项目,2006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新成果之一。昌都地区是传统意义上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藏区社会发展及文化上的一个很有特点的区域。但是,目前对昌都地区历史和社会做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还寥寥可数,至于系统的近代史专题研究论著更是难以见到,《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作者曾多次到包括昌都地区在内的广大中国藏区进行实地考察,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他结合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为其独有的政治思想,包括:关于民主革命、关于民国政治体制、关于民主建设过程、关于政党等方面。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对于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设计和构想、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关于大同社会的系列论述,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是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孙中山致力构建的三民主义和谐社会,以民生主义为最重要特征,以社会主义为归宿.孙中山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既是对传统给予符合近代中国实际及未来中国发展趋向的改造和超越,也是对适应和规范近代西方社会的和谐文化的"拿来"及基于中国国情的运用.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