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的每一次交流过程都伴随着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因此,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到了和谐文化的构建以及文化主体内心和谐的形成。本文就跨文化传播理论在达致和谐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价值进行了阐释,并从基于"和谐"理念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跨文化传播理论如何推行"和谐"理念、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谐"理念的实践价值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林龑 《新闻世界》2009,(11):175-176
经济全球化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实现国际化生存和跨文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试图分享彼此信息和意义的行为就是商业性跨文化传播,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特殊的儒家文化商业氛围中也必将完成其中国式的生存转型。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理念转变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从文化休克、文化适应及交易性文化这三个方面还原“送礼”争端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提升中国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本文从中国元素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了语境转换与广告编码、价值观与中国元素的使用禁忌以及中国元素的国际化演绎这三种植入策略,以求提高中国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全球传播化时代,世界俨然成为了"地球村",人们的跨文化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产生新的传播效果,而电视文化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十分活跃,本文以电视文化为例分析对在新环境下其发展以及带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转变。  相似文献   

6.
林芮琪 《新闻世界》2012,(8):292-293
跨文化传播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我国,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描述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现状与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现状、阐述现代受众在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心理变化,并对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形象建构提出三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间进行的传播和交流。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活动自然要跨越地域、种族以及语言的界限,实现思想的交流。本文拟从地域、种族以及语言三个方面分析跨文化传播实践所必须克服的"文化栏栅",以期为多样文化的弥漫创造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的紧迫性正日益凸现出来,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和现实关切正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前沿话题。针对我国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我国学界掀起了一场新闻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构和提升的研究热潮。作者以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英文版《深圳日报》(Shenzhen Daily)为个案展开实证研究,介绍该报发展历程和对外传播效果,总结该报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成功策略,并探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为我国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进行跨文化新闻传播时,会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信息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新闻传播,通过新闻传播效果的提高,提升我国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现状的解析,研究提高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琛璐 《今传媒》2010,18(9):106-108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越来越频繁,也逐渐形成21世纪的主流广告形式。国内近十年关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国际领域之间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指出其不同于一般广告传播的特殊性及其特有的传播模式。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差异现象,认为伴随而来的是西方国家所带来的文化霸权倾向;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化融合是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趋势,"求同存异"才是其根本策略。总结分析近十年国内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霸权是跨文化广告传播存在的两个主要障碍,只有在不同的文化域间寻求契合点,才能使跨文化广告传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安静 《传媒》2024,(8):75-76+78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级别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不仅关系到大湾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维度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确保传播方向正确性、加强传播过程规范性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等具体对策,以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王妍 《传媒》2018,(14):94-96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个阐释全球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活动的知识系统.本文以跨文化传播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液态的后现代"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从建构液态身份认同、建构大众化知识结构、建构"液态乌托邦"的不可能性三个维度入手,进行全新的理论建构,以寻求跨文化传播新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针对特定的受众与艺术信息采用了不匹配的设计方式与媒介选择导致低效甚至失效的艺术传播实务并不少见,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达到预见性的设计效果与设计反馈,需要对已有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系统论等多种方法、立足多个角度、综合多向维,看清艺术设计的本质差异和演化规律,力求让设计在不同地域、宗教文化、时空背景下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的传媒区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传媒全球化所促成的东西方跨文化传播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日益凸显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成为传播的主要障碍,而文化亲合性则促进了跨文化传播的区域性跨文化传播。本文试图引入传媒区域化这一概念,并从历史背景、现状分析、意义和问题3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区域性跨文化传播的形成、发展以及面临的亚文化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界》2012,(6):122
5月23日下午2点,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第七讲在1602教室准时开讲,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高钢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信息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网络信息传播及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讲座持续了三个  相似文献   

19.
《变形金刚2》作为一部今年暑假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赢得了广大国内观众的追捧,然而该片背后隐含着美军对自身的种种公关宣传。本文从该片的情节、画面、场景等内容出发,以传播学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个视角为依据,结合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知识,尝试分析影片中美国军方所采用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传播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在国际传播与建构国家形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传播有多种形式,萧乾旅欧时期的作品是以文本形式进行传播,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学角度对萧乾旅欧时期的作品进行解读,总结萧乾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可为以后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通过新闻及文学作品更好地传达形象、开展文化外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