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雨蒙蒙的一天,我在郴州市一完小六年级听了一节文秀琴老师上的美术课——“画春天”。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根据歌曲词意描绘春天的景物,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懂得一点风景画的构图知识,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这堂美术课是一次颇有启发性的新尝试。一、教学设计比较新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首先是请一位学生朗诵诗歌《啊!春风》:“是谁给山谷装上绿衣?是谁给草原撒满鲜花?我知道:是春风,是春风……”,用诗歌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爱,唤起学生画春天的兴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2 .通过材料让学生归纳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及效果,发展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3 .通过探析汉高祖、文帝、景帝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统治思想、政策的史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听时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第二个问题是歌曲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感情?(放歌曲《霸王别姬》一段)。师:好。谁来说明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生:《霸王别姬》。师:你能否说一下霸王是谁?姬是谁?…  相似文献   

3.
渔夫和金鱼     
(一) 教学要求: 初步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幼儿认真地听,掌握诗中的人物,初步理解诗的内容——贪心的老太婆得不到好结果。教学过程: 一、交代欣赏诗歌的名称: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听一首外国的诗,诗的名称是《渔夫和金鱼》(幼儿集体学讲名称)。这首诗很长,我们要认真地听:诗里有些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老师放录音,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听完后老师说:“这首诗好听吗?”(好听)然后提问: ①《渔夫和金鱼》这首诗里有些谁呢?(有金鱼、老头儿、老太婆)  相似文献   

4.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中;应将听、想、看与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听一听,说一说。 例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所学校学习?是几年级的学生?你有几个好朋友?”或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先要求学生听一句答一句,再连起来说一说。这种听说训练可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听课随感     
从教十余年 ,听的课可谓不少 ,但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然而笔者最近所参加的一次听课活动 ,却使我终身难忘。在听课的前一天 ,我们就收到了有关这节课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以及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这样设计的理由。于是 ,我们就抓紧时间熟悉教材 ,理解“教参” ,比照设计 ,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我来执教这节课 ,我又会怎么设计呢 ?所以 ,第二天听课时 ,我们谁也没有忙于记听课笔记 ,而是认真学习思索 ,并在教学设计旁边注上适当的批注 ,写下自己在听课中的点滴随感。评课时 ,大家发言热烈。因为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讨论…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年级下册“练习4“教学片断:   师:(出示森林布景图)今天,大森林里要开动物音乐会.听,是谁在唱歌?   (响起小动物的叫声.)   ……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本设计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展开想象,让他们明白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2.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矛盾招架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庞然大物2.过渡: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那个人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8.
秦晖 《广西教育》2013,(8):50-50
《树叶》是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大家都喜欢树叶,树叶很高兴。课文语言朴实,想象丰富,富有童趣。在听《树叶》一课教学时,一位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引发了我的思考。师:听老师读课文,看看有谁和树叶做游戏?(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相似文献   

9.
听课七忌     
在教学过程中,听课是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听课,可学习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方法、技巧,开阔视野;可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防止闭门造车。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依据各教师的教学情况均规定有数量不等的听课节数,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达到听课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七“忌”:一忌无选择。首先是对授课教师无选择,碰到谁就听谁的课,这达不到听课目的。一个学校的教师有不同科别和不同层次,有教法新颖得当、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有教法不当、教学…  相似文献   

10.
谁不羡慕别人能说会道,妙语连珠?谁不希望自己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如果能让学生听后想说,说时脱口而出,读后想写,写时意到笔随,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如同小孩呀呀学语,学习语文也应从听开始,在模仿中学习。听什么,学生爱听什么,这是教师应该了解的问题。能将歌曲、音乐、诗词、散文乃至电视节目引进课堂,一定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语文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一项是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听、说、读、写”中的“读”是基础,是主要矛盾。“听,说、写”是“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就是说,“听、说、写”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读”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读”这一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图意。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张图画纸,每桌一盘蜡笔。教学过程: 1.教师交代任务,以引起幼儿听、编故事的兴趣: 今天,我教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编个故事。老师先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请小朋友编中间那段故事,想好了画在纸上,然后把画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这节市级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技能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听懂有关警察询问嫌疑犯的录音,从而根据获取的信息完成有关表格以及写出有关绑架案的报告。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模仿调查嫌疑犯。在教学之后,我进行反思并发现: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一、反思教学过程本课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复习并新授单词、阅读notes、听前的准备、听录音、听后的巩固、写报告、speak up的练  相似文献   

14.
正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进行书面表达的指导,也能结合文本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在理解人物形象、感悟故事寓意的同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少年"说"的巧妙,从中学会说话。师: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少年和大臣们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但吴王的反应却大不一样。听了大臣们的话,吴王的反应是——生:下了死命令,谁再劝阻就处死谁。师:但听了少年的话,吴王却说——生: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生:音乐之父贝多芬。生:钢琴之父李斯特。……师:在中国,有一个人被誉…  相似文献   

16.
五听五看     
学校领导要听观摩课、听研究课、听考核课、听普通课、听优质课等,从各方面了解、提高、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每节课,必须看以下五个基本条件完成情况: ①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②看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三《森林小卫士》。【教学片断】[片断一]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师:同学们会听故事吗?(学生听到奇怪的问题抿嘴笑)师:有的同学笑了,听故事谁不会啊?那么有会讲故事的吗?  相似文献   

18.
会飞的花儿     
授课年级: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教学目标:通过表现蝴蝶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感知蝴蝶给生活带来的美,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感知蝴蝶的美,能用不同方式表现蝴蝶的美。教学准备:CAI课件、彩笔、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悬念设置兴趣激发师:(CAI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里是否画起了问号?到底谁是会飞的花儿呢?生A:是降落伞。生B:是冬天的雪花。……师:如果大家还不能肯定的话,先来听一首你们熟悉的歌曲《花蝴蝶》。【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抓住学生对老…  相似文献   

19.
教师往往会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过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呢?其实,听、说、读、写在数学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进步,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教会学生注意听、选择听、听重点1.所谓"注意听",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  相似文献   

20.
矛盾与创新     
课堂教学中 ,如果没有矛盾冲突 ,没有对立统一 ,也就不会有激烈碰撞的思维火花 ,不会有跌宕起伏的悬念 ,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 ,教学过程的流畅 ,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 ,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 ,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草》一课时却故意制造矛盾 :师 :小朋友 ,回到家里 ,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背给奶奶听 ?(学生纷纷举手 ,老师找一学生到前边来 )现在我当你的奶奶 ,你背给我听好吗 ?想想到家里该怎么说。生 :奶奶 ,我背首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