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郑怡涵  王之彰 《中华武术》2023,(4):39-40+3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跳远运动员专项助跑速度的不稳定使得跳远成绩不能处于领先地位;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普遍比我国顶尖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要优越,因此也要重视绝对速度的训练。在训练方法上,专项助跑速度的练习应根据运动员自身速度素质采用初期、中期、后期分阶段的针对性训练方法;绝对速度是在运动员自身速度素质基础之上通过力量与协调性练习得到发展的,具体训练方法有蹲踞式或站立式50~60米冲刺跑、负重拉力带快速爆发跑等。同时也要注重助跑和起跳衔接性的练习,具体训练方法为全程性起跳练习、上下肢协调配合练习等。因此,我国跳远运动员必须要重视专项速度的训练,在运动训练课中合理设计训练过程,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成绩,使我国跳远运动员能够更快地进入世界顶尖行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查阅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合对跳远运动训练实践和体会,找出了跳远专项训练中,国外跳远运动员与国内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方面存在的差异与不足。提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指出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专项力量训练要在一般力量基础上进行,应把发展下肢力量和爆发力作为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经过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要侧重抓好助跑速度训练。1、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正确的助跑技术应使身体重心相对较高,动作轻松,节奏感强,速度随着步长的加大和步频的加快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大量献的基础上,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对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弹跳力和速度等素质训练负荷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已接近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但在助跑过程中表现出助跑节奏和速度不稳定,踏板的准确性较差,运动员普遍在后4步中有明显减速现象,对速度的利用率较低,成为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训练中有的放矢,以提高跳远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起跳踏板的准确性,是目前跳远运动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跳远技术向着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方向发展,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要求运动员通过助跑获得一个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跳远起跳作充分准备,所以助跑速度快,起跳一瞬间的快速用力对腿部力量的承受力就大。考虑到负重对青少年生理和骨骼有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时,用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取代杠铃练习。通过近一年的训练实验,  相似文献   

7.
关于跳远的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通过对西安体院第29届田径运动会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的测试,揭示出跳远竞赛中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为跳远运动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小友 《中华武术》2009,(10):18-20
跳远是非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发展速度提高全程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能力为重点,集助跑速度、助跑节奏与起跳能力于一体。跳远不仅要求运动员的专项素质高,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心理品质。跳远训练指导思想的确定、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等都依赖于对跳远项目特征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王海参加2009年吉安市少年田径比赛的训练分析,说明跳远训练要因人而异;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确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训练指导思想,是提高跳远训练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跳远的专项力量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是取得优异跳远成绩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运动实践浅析力量的平衡发展对跳远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影响,充分说明力量训练的平衡发展对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起跳能力及空中动作协调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研究可以对跳远力量训练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能力进行分析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组成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因素群为:绝对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助跑速度等12项因素,与跳远成绩关联度最大的是立定三级跳远,其次是最后50m助跑速度。建议在跳远教学与训练中高度重视专项速度能力的培养,并运用所得方程检测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俭 《中华武术》2024,(2):56-58
跳远项目助跑速度最关键,可以说对于跳远成绩起着决定作用。在跳远的助跑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速度,而且要同时做好起跳准备,并在瞬间完成起跳以及空中动作。这就要求跳远运动员不仅要跑得快,还要放松自然,节奏明显,并且还要跑准确。相较于短跑,跳远的助跑技术要复杂很多,这是由跳远自身项目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要区别于短跑等项目速度训练。针对跳远运动员特点进行专门速度训练更加重要。如何找到适合我国跳远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一直是笔者成为田径教练后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2.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要求与短跑运动员有很大的区别,跳远的助跑不仅要求运动员跑的快,而且还要放松和准确,以便为起跳做好准备。因此,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该与短跑运动员有所不同。可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在中小学的业余训练中,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短跑运动员基本相同。根据我们多年训练的体会,中小学跳远运动员在速度训练中应该特别注意跑的技术、跑的距离、跑的准确性以及跑的加速能力等几个方面。一、跑的技术我们在中小学跳远运动员进行速度训练时发现,有很多人跑的技术动作不正确,或跑的技术动作不符合跳远助跑技术的要求。比如摆臂…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要侧重抓好助跑速度训练。1、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正确的助跑技术应使身体重心相对较高,动作轻松,节奏感强,速度随着步长的加大和步频的加快而逐渐提高,在起跳前2一  相似文献   

14.
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认为起跳 力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男子跳远成绩的关键。因而,在保持和提高速度的前提下,增加运动员的 起跳力量训练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速度对于跳远成绩来说起着决定作用。教练员们历来都十分重视对跳远运动员进行速度训练。在跳远的助跑中不仅要求运功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速度,而且要同时做好起跳的准备,并在瞬间完成起跳以及空中动作。这就要求跳远运动员不仅要跑得快,而且要放松自然,有节奏,并且还要跑的准确。跳远的助跑技术要比一般跑的技术复杂,这是由跳远自身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区别于一般短跑等项目的速度训练,应该对跳远运动员进行专门的速度训练。我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收到…  相似文献   

16.
跳远是速度与力量并重的运动项目,助跑或踏跳时.运动员都需用最大速度和力量.通常,人们把助跑看作速度性运动,把踏跳看作力量性运动,但实际训练中,不能将两者明显分割开.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跳远运动现状,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腾起垂直速度加以分析,认为提高绝对速度,合理利用助跑速度,形成良好助跑节奏,提高起跳腿支撑缓冲能力,加快摆动速度都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能使运动员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张万寿 《中华武术》2008,(11):17-18
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是高强度的极限运动,要求助跑的速度、踏跳的力量。转向跳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跳远专项力量训练,即根据跳远的技术特点,采用与跳远技术相适应的增强下肢和上肢力量训练手段,增强起跳腿快速起跳能力。而提高快速起跳的关键是加强快速起跳的专项力量训练。训练过程中的营养强化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达到训练后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跳远运动是一项集速度和力量于一身的运动项目,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素质情况可以对应不同的技术类型,且技术要求相对简单,因此,深受广大青少年运动员的喜爱。跳远运动技术要求虽然不高,但由于速度与力量对人体的冲击力较大,所以对于青少年跳远的运动训练还是有其特殊要求的。本文将根  相似文献   

20.
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特征 ,为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 ,对 13名二级以上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解析统计处理。结果发现 ,一、二级运动员上板积极 ,起跳过程中不同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较大差异 ,水平速度损失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垂直速度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