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和园》(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2课)介绍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风景点,摹写出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建筑,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的秀美河山和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其描写手法,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动定交织我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叫立足点。定点描写,就是固定立足点,将所看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来;动点描写,就是立足点不固定,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同一对象。《颐和园》是一篇游记,所记对象规模宏大,不仅要写外观和表面,还要写内部和深处,才能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茅盾的《春蚕》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春蚕》开头的景物描写,作者泼墨如水,乍看似有头重脚轻之感,实则是作者景物描写的独到之处。画家作画,必须有一个立足点,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才能恰当的表现描绘的对象,产生最好的芝术效果,是很有讲究的。写文章,用语言文学描绘事物也是一样,也必须对立足点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3.
孔维峰 《辅导员》2009,(17):19-19
一、选好“点”定下“序” 即看图时,先选好观察点,定下观察顺序。 观察点即观察的立足点,可以分为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定点观察即视察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可有好几种不同的视角,如平视、俯视、仰视、环视等。动点观察就是不断改变观察点,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描写同一对象。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由于观察点的不断变换,所观之景色也不断变化。没有较好的观察点,观察便观不出特点,落笔也就无物可谈了。  相似文献   

4.
一、自学目的1、分析作者是怎样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所写的对象的;2、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变化中的景色的。二、自学重点学会在描写景物时明确交代立足点。三、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根据雨中登泰山的过程描写了泰山美好奇妙的风光。作者的笔下描绘对象不断变换,这是因为随着攀登作者的立足点时时发生变化。让我们跟作者一道来登山,听听他的  相似文献   

5.
一、“定”要与“移”结合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  相似文献   

6.
[升格导语]人们观察景物有时会产生幻觉;而把这种幻觉捕捉住,再进行必要的文字加工就叫做幻觉描写。幻觉描写与变形描写相比,突破实际景物的力度更大一些。变形描写并不脱离实际景物的基本特征,作者所进行的改变只是一种量的改造,所创造的形象与原来的景物或神似,或形似;幻觉描写,则依据于作者观察  相似文献   

7.
王梅芳 《考试周刊》2012,(26):50-51
教学目标:(1)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2)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3)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野景偶拾》是一篇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咏物散文。这类散文,常常要求作者不断变换立足点,从不同视觉角度,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并借助景物描绘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这类散文的教学,我主张抓“体”务“景”,一课一得。所谓“抓体”,即抓文体的特点;“务景”,即致力于景物描写的教学。只有抓住文体特点,致力于景物描写的教学,才有可能突出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为了做到抓“体”务“景”,在教学中,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9.
任艳伟 《黑河教育》2013,(10):14-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对三峡景物的选取意念。 2.学习景物特征的描写。 3.进行随笔化习作。教学重难点:景物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中动态景物的描写与静态景物的描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他们是好朋友,就想让同学们描写景物时,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看到的景物描写得更美,更能吸引人。  相似文献   

11.
讲读写景状物的游记散文,只有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才便于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解文章内容。那么,什么是立足点和观察点呢? 立足点是指观察者在观察景物时脚足所在之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的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景物描写,它是文章一道靓丽的屏障,无不让读者赏心悦目,怡神悦态。那么,独好的风景应该如何打造?下面介绍布局描写的几种方法:一、立定一个"点",五官感受显瑰丽描写景物,我们可以"定点"观察,那不仅仅只依靠"眼"的视觉来观看,还可以通过鼻、耳、舌等器官的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感受。  相似文献   

13.
《草原》一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第一次到内蒙草原的见闻及其受到的热情款待。文章第一自然段是景物描写。从描写景的详略简复看,这段景物描写属于详细描写型;从取景角度看,它又属于动静交织类。作者为什么要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又为什么选用动静交织的取景角度呢?细读全文,作者之所以要详细描绘景物的目的有三: 一、展示环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景,接着分别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显然,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为后面发生的四个场面的盛况,展示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既为盛况增添了诗情,又为盛况增加了画意。 二、烘托气氛。作者在开篇着力于景物描写,一方面向读者说明了草原是辽阔美丽的,更重要的是为下  相似文献   

14.
窗外桃花     
郭瀚伟 《新读写》2012,(4):22-22
小作者运用生动的语句和丰富的景物描写,将小花园的春景描绘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那株绽放的桃树,经过小作者细致的描绘与勾勒,其摇曳的身姿令一心动。  相似文献   

15.
写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景物不同特点异,抓住特点要牢记。时间变化纵向思,地点变化横向联;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总分写景最常见,描写景物抓特点;四季变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点。定点写景有顺序,时间变化分层点;静态动态对比写,颜色形状联想变。动点写景是参观,地点变化交代全;首尾呼应最重要,结构完整是一篇。联想写景最好玩,巧妙联想趣无限;视角变化写景物,空间方位要突出。体验写景要新颖,独特感受不一般;分类联想细致写,下笔有趣是重点。拟人抒情景生情,想象联想并列段;景物童话有乐趣,细节描述新故事。写景多用修辞…  相似文献   

16.
景物描写的“点”,是指作者对景物所作的局部的细微的描绘;“面”是指作者对景物所作的整体的勾勒。一般说来,“点”总是包含于“面”当中,使整个写景重点突出,特征分明。如《海滨仲夏夜》中的“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  相似文献   

17.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写好景物作文,写作时应注意:一、立足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可以由近及远或由远而近,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还可以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顺…  相似文献   

18.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缘情写景,指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客观景物的描写完全取决于作者主观的心情,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无不染上其主观感情的色彩。杜甫的《春望》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感时花溅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要点学习这篇游记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使用凝炼的语言描写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二、自读指要 1、山水游记是以客观景物及环境为描写对象。大约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从描写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感情,但重在写景。第二种在描写景物中,又穿插写作者心情,使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揉为一体。下列文章属于哪种写法: 《小石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登泰山记》 2、登泰山,可记的东西很多。但作者把记叙的重点都集中在什么上?为什么要这样写? 3、句中加点的字为什么用得好?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