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725-1726
西方兵操对为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是引发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是开中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也是开体育教育近代化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中国养兵、练兵之法,抵挡不住西方的船坚利炮,因而显示其落后性."知耻而后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就成为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西方兵操作为向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学习的一个内容,对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对西方兵操的引进及普及的动因分析,探讨西方兵操引进所产生的影响、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蒙受凌辱、宰割的历史,也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奋力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由于这种被凌辱和宰割集中体现在军事上的失败,因此,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就成为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西方兵操作为向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学习的一个内容,对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对西方兵操的引进过程进行探讨,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流传至我国,并逐渐成为我国主流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认为,存在三种途径:1.清政府战争失利后主动学习西方科技,通过学习日本的教育理念,也顺便引进了原本来自于西方的体操教育内容;2.殖民文化入侵.鸦片战争的战胜国强行向中国输入其宗教思想,宗教教育中裹夹着西方体育,进入中国;3.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体育推广为中国人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享受体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体育的对外交往进行了研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体育和女子体育等军事体育活动,而且出现了体育的对外交往。其交往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交往的主要载体是战争和商贸活动;其交往的文化表现主要是输入或引进;其交往的结果是通过引进西方军事体育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成为中国军训化的开端,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批实践者,也是洋务运动的直接催化者,为中国走上近代化之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是在缓慢的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启蒙、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军事转型的失利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种转型突出反映在近代化教育转型、近代化科学转型以及近代化体育转型三个方面。而近代化转型的完成,既反映了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全球广布的影响力,更昭示着中华文化在近代世界大变革中融入世界体系的强大意愿。传统武术逐步走向世界、学校教育功能获得提升,是其在近代化转型中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而传统武术近代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带来的缺憾,亦是传统武术在近代化转型中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处中国南大门,是世界近代体育较早传入中国的城市之一,早在19世纪70年代,为军事需要,在洋务派所办的新式军校及新军中,就率先聘请洋教练传授洋操,并开设近代体育课程。19世纪末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提倡新学,普及教育,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李莲女士创办了私立广东女子体育学校,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程。教会和教会学校,还有岭南大学等都是开展近代体育比较活跃的地方,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兵式体操”是最早从国外引进的体育项目之一。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所订《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操,以肄武事”开始,到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各学校从体育课中一律剔除兵操时止,它在中国各类各级学校中,整整流行了二十年。兵式体操为什么会在中国学校中兴起和发展呢?后来为什么又衰落而至废止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体育兴起和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采用媒介舆论与体育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1840-1927年中国近代体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从身体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话语经历了从技术主导到精神诉求再到文化启蒙的"身体话语"演变路径;从议程设置的嬗变看,近代媒介所设置的体育议程经历了从洋务时期的"西洋兵操",到维新时期的"尚力、贵武",再到清末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五四时期的体育则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媒介舆论的引导下,国人逐步认识到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价值;从传播方式的变迁看,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报刊舆论的引导下,"不自觉"——"自觉"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彼此交互融合,共同推进;从舆论引导的主体看,则经历了从士绅精英到思想家精英再到知识精英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开始于洋务运动,成形于戊戍变法,推广于“自强新政”。这个估价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但是,在作这个估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洋务运动所引进的近代体育主要是兵式体操一类,而正规的田径、球类等活动则首先是在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的。当然,这两者之间也稍有区别:基督教青年会侧重于社会体育方面,教会学校则开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先河。可见,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融贯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汲取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之精华综合而成,充分发扬自我、追求自由、崇扬个性的教育思想融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科学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体育健身价值和人文价值,有效地实施体育教学、评估、创新,从而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同时期的其他类型的教育及西方的职业教育发展相比 ,它具有显著的特点 ,突出表现为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不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产物 ,而是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 ;它的引进是分纯技术教育的引进和职业教育理论的引进两次完成的 ;它的发展过程是从军事职业教育开始 ,尔后发展到普通职业教育的 ;它在整个近代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且呈现出严重的不稳定性和波浪式前进的特点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理论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关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体育评价的发展。清末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评价仅仅表现为对现代体育观念的认识、对西方体育方法的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强保种"的工具,更多的是人们情感意志的体现,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学校体育评价理论;中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教育测量运动正处于隆盛期和现代教育评价的诞生,高校体育评价在这一时期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高校体育评价随着高校的发展,经历了坎坷曲折而又后起勃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送来了西方近代的科技文明.教会大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西方传教士带着文化侵略的目的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教会大学的数目不多,存在的历史很短暂,从19世纪末最初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结束,不到百年时间.但是教会大学却是教会教育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在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中西文化、中西教育交流史上地位和作用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 ,湖湘教育思想在湖湘文化的浸润下 ,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中发展嬗变。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是“经世实学教育思想—洋务教育思想—维新教育思想—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丰富湖湘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湖南教育的产生、发展、壮大、变革 ,为湖湘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并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火器的影响下,逐渐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中国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虽然丰富了武术的价值体系,但"体育化"的历程也影响了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概述,雅片战争以前,我国当时受重轻武的思想影响,故没有型的体育思想。雅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对我国当时社会的冲击,同时引进西方体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近代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国内不同阶级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从日本引入了军国民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了当时我具有中国特点的、以兵操教学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军国民体育。这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正规化进程;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影响了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作为整个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社会教育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们在广泛的借鉴西方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学前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当下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