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名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么,“三皇五帝”指的是谁呢? 三皇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它所指的对象有六种说法,司马迁《史记》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白虎通》一书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孔安国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还有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最有说服力的,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它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以,一般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则教人尝百草治病。他们的活动都在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前期。  相似文献   

2.
<正>三皇五帝,是夏朝之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上古中华文明,后人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英雄业绩。但"三皇"和"五帝"具体指谁,却存在多种说法。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的说法,三皇是指伏羲、燧人、神农(炎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皇应为天皇、地皇、泰皇。《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记载,三  相似文献   

3.
数字成语     
三星在户:三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曹对案:三曹,旧时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一说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  相似文献   

4.
原始社会,人们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原始居民常常遇到自然力的束缚和打击。为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并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自然界加以具体解释,因而逐渐创造出一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等都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三皇的传说,古文献记载有六种说法:①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记》);②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③伏羲、女祸、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④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⑤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⑥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  相似文献   

5.
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有的说是太皋(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皋、颛顼。据近人研究,他们可能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有的说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些人物实际上是象征性的。后一说法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名跖(zhi 音直),一说姓展,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柳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根据司马迁《史记》,"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笔者在研究岩画的图案向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高贵华美的图案。经过文字学的比对,此图案同金文中的"皇"字完全吻合。依据这一线索,通过对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大麦地岩画、红山岩画的对比分析,又发现了众多"皇"的形象,具体分为3类,即"天皇"、"地皇"、"人皇",从而发现了中国古代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中国2 000多年的谜团,恢复了"三皇"的原本形象。同时,笔者通过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皇"产生在中国黄河上中游的阴山、贺兰山一线。  相似文献   

7.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嗥、炎帝、黄帝、少嗥、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高小语文第二、四两册,选了不少新课文。这里收集了一点有关资料,供教师同志钻研教材时参考。高小语文第二册:《长征的意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化了的人;三皇五帝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五帝究竟是指哪几个,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三皇指燧(suì)人、伏羲(xī)、神农,这些实际都是象征性人物。五帝指黄帝、少昊(hào)、颛顼(zhuānxū)、尧、舜。这些实际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0.
论伏羲文化对我国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皇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数学、历法学、地理学等都有深远影响。其中,“伏羲八卦”,“伏羲制九针”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中医学有深远影响,为我国的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帝王知多少     
柏杨 《高中生》2015,(7):50
13世纪80年代,蒙古帝国宰相孛罗先生,曾向不幸被俘的文天祥先生,发过大哉之问,问的是:“自盘古到今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国到底有几个帝?几个王?值得考查考查。不过,这里面有两项困难:一是,自从盘古老爷开天辟地,到黄帝王朝之间,属于神话时代,历史书上出现的,全是些云里来雾里去的神仙之体,或半仙之体。像盘古老爷之后,接着是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其他等等之皇。三皇之后,接着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泰皇应是伏羲。秦始皇帝君臣廷议判定“泰皇最贵”的依据应可有三:首画八卦,为《周易古经》的原创者,上古诸多发明均取意于《周易古经》,与伏羲直接相关;教民结绳织网,捕鱼猎兽,成为渔祖猎宗;始画八卦,造书契,用刻画记事取代结绳之政,由此产生上古帝王文籍。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东方苍龙。以伏羲居首位的三皇五帝上古史体系,始决于公元前221年秦咸阳宫廷议,定谳于公元78年东汉白虎观会议。唐代司马贞增补《三皇本纪》,使《史记》“三皇五帝”上古史体系臻于完整。  相似文献   

14.
太昊伏羲陵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位于黄淮平原中心的淮阳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我国“三皇”之一的太昊伏羲就曾建都于此。伏羲死后就葬在淮阳(古宛丘)——今天伏羲陵所在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殷卜辞的大量考证,并结合历史的框架阶段,论证了“ ”(黄)“黄尹”即是黄帝。这在殷代就已成为远古史上的大人物,受到高规格祀典,是确证无疑的。史学界那种认为三皇氏(伏羲、神农、黄帝)只是“神话”或“伪史”的观点是绝对站不住脚的。确证黄帝氏在殷前之存在,即可将中华民族之明史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16.
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或“帝”。如周文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等。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  相似文献   

17.
葬于湖南炎陵县的“神农氏”是指第二代神农,亦即烈山氏之子柱,被祀为稷,是我国的第一位后稷.而第一代神农则是画八卦的伏羲氏,亦即烈山氏,“伏羲”本是个哲学概念,伏羲、宓羲、包羲、太昊、东皇太一等等都是指《易》学中的“太极”“道”,后人称这种哲学的创立者为伏羲氏.少典是末代神农妃,生黄帝轩辕和炎帝蚩尤.伏羲氏(第一代神农)出生在陕西宝鸡,葬于湖北江陵,第二代神农出生在湖北随县,葬于湖南炎陵县.  相似文献   

18.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19.
三皇合称始见于《周礼》,但最初三皇只是一种极笼统的总称或泛称,并无具体所指。直到北宋,三皇人物并未统一,统一的三皇古史体系尚未形成。从《左传》、《国语》等更早的东周文献,不难看出,汉人将祝融、共工纳入三皇古史体系,疑窦丛生,破绽百出。东周文献所记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的传说,明显具有人神不分、年代不明确、地点不固定、世系不清晰、史事自相矛盾等突出的特点,不可将其视为实录。然而结合考古学、民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则不难发现,东周文献所记三皇传说仍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远古社会的某些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由于东周文献和田野考古资料固有的复杂性,依靠田野考古资料和传统文献记载,试图重建中国上古时期尤其是远古时期的古史体系,迄今还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徐中舒先生开创并积极实践的,将文献记载、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学资料有机结合的"古史三重证"法,对于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每当说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念念不忘炎、黄二帝。因此,无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华人,还是侨居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裔、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实,还有比炎、黄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那就是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由于传说伏羲“蛇身”或“龙身”以龙为尊,因此所有的华人又都自诩为“龙的传人”。伏羲,原来是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对此,先秦文献就有记述。汉代一些史书把他纳入历史序列,举为“三皇”之首、“五帝”之先。唐代史字家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席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