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文化最本质的概括,使命、核心价值观及愿景是它的三大命题。学校教育哲学是校本课程发展的灵魂,校本课程发展是学校教育哲学创建的关键。当前,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学校教育哲学缺失的现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对于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哲学与校本课程发展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文化最本质的概括,使命、核心价值观及愿景是它的三大命题。学校教育哲学是校本课程发展的灵魂,校本课程发展是学校教育哲学创建的关键。当前,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学校教育哲学缺失的现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对于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哲学与校本课程发展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教师的民族文化使命及其践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背景凸显出当代中国教师民族文化使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者、主要传扬者、理性反思者和当代诠释者.民族文化使命以其基础性地位凸显于教师文化使命中,践履的主要策略应立足于教师自身,着眼于课程载体,运作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改造文化促进中职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有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文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而改造这些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还是文化增殖即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初三年级开设与实施有关职业教育元知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文化作为当今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的变迁、动因、影响的分析,提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的使命,重在继承、回归、融合和创新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的内涵、形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力促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中熔铸民族团结教育更是民族地区学校发展的重要使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实际,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争在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化建设中找到一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子,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琦 《高校教育管理》2014,(4):82-86,103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有着特殊意义。面对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高校应立足本质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有的放矢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组织机构、运行方式、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统一,让高等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动力。  相似文献   

9.
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即承载文化、传递文化。课程因文化传承的需要而兴起,其内容、形式来自文化,可以说没有文化便没有课程。然而,随着当代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与课程之间的微妙关系。文化传承是否是课程的惟一任务?课程究竟应传承什么样的文化?课程应如何为文化服务?课程是否会消解文化的本来意义?课程所传递的文化是否会造成人的异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思考此类问题之前,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对文化与课程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只有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10.
论职业教育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改造这些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职业学校招生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还是文化增殖即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初中阶段创设与实施有关职业教育元知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招生及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症结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速战速决的。新课程改革所赋予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新使命、新方法的实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与新范式的形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在于明确课程与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论和建立“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课程策划即以全面的策略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谋划的过程。课程策划要以文化为基础,因为课程策划具有文化性质,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它具有重大的文化使命。当前我国课程策划面临的文化学问题主要有:文化传统分析;文化要素提炼;文化价值整合;文化特色构建。当前课程策划的文化策略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创意;综合创造;体现崇高;聚焦素质。  相似文献   

13.
沧州市地理教育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地方地理教育在学科设置、内容体系、教育理念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历经多次调整,在当代社会中,地理教育对于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应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富国强民的需要,教育中对经济、政治的使命过于重视,导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缺失。在世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演变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必须坦然应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的实质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和培养幼儿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与理解。幼儿园主要通过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文化课程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到文化社会的转折期,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一个迫切性问题。高等教育在弘扬中华文化中无疑承担着重大使命,但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困境。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坚守文化本位,以挖掘中华文化现代意义、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课程完全遵循着社会文化的理路嬗变,成为传承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这一点固然无错;然而当代的课程,在被赋予文化传递角色的同时,其文化品性和文化底蕴也在逐步迷失.从西方课程的发展演变史看,课程文化品性迷失的原因是泰勒原理的双面影响,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重构课程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边远农牧区中小学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应然性历史使命。研究发现,边远农牧区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实然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将多元文化融入到学校整体课程中,增强学校课程内容的文化适应性、养成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势必将进一步推进边远农牧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ies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which in turn brings about a conspicuous diversity of cultures.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r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ulturalism, which commits it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vorable educational climates for multiple cultures. Such a progression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 democratic and diverse wa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develops rapidly and should undertake the new mission in the globalization era. I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ust aim at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a multicultural world. It should promote a combined growth of culture and world peac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2005 (12)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的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是"生成中"的关系总和,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信仰的关系中,青少年处于求真向求善、代际关系向伙伴关系、"自我"向"超我"、盲目向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是高层次的文化教育,注重的是文化生态中主体的觉醒与主体的发展过程。德育的使命在于创建一个由道德引领的和谐文化系统,其建构应当贯彻主体性、整体性、互动性、内在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