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贯是语篇翻译的要素,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连贯性入手,探讨语篇连贯机制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对译文的连贯性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本文主要从文化可接受性和语言可接受性两个方面讲述语篇连贯性对化妆品说明书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苯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  相似文献   

4.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对语篇翻译研究和实践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译者的认知构建意识与译文的连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的认知、建构意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译文语篇的连贯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译者生成内容连贯自然的译文语篇,将有助于译语读者在理解文时用较少的认知努力就可最有效地获取信息,从面晟功实现交际。  相似文献   

6.
话题是语篇语义成分和作者修辞意图的集中体现,话题统一和连贯是影响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因而实现语篇话题连贯很重要。本文以某高校102名英专学生的英译汉作品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话题连贯视角探究:1.译者如何建立对原文话题连贯性的理解;2.译者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连贯性;3.译文话题不连贯的原因。研究发现实现话题连贯需通过外在形式和心理认知,以期能促进译者在译文中实现话题连贯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连贯不仅仅是语篇的特征,而且也是决定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保障之一。解决语篇翻译连贯问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译文进行调整和补充,重视其原文的连贯性;是填充由于文化内涵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对语篇逻辑的调整、补充和对文化内涵差异的填充是取得语篇连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篇的连贯性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各派必须讨论的问题,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对语篇的分析的独到见解又给这一门科学注入了新的知识。本文在心智连贯性的本质上,从动态认知过程、认知语境下的双向体验和认知隐喻等方面阐述语篇连贯在认知方面的形成机制以及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语义缺省会导致语篇从表面上看起来不连贯,但人们仍然能将表面上不连贯的语篇理解为是连贯的,这是由于人们的心智连贯性在起作用。心智连贯性是人类的拓扑认知能力的表现,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拓扑性使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成为可能。从认知拓扑观的视角来看,心智连贯性体现为人类认知拓扑结构的连通性。通过认识物理空间的拓扑连通性和认知空间的拓扑连通性,来理解语言空间的拓扑连通性,从而回答"表面上不连贯的语义缺省的语篇为什么能被理解为连贯的语篇"这一问题,揭示语义缺省的认知理据——拓扑连通性。  相似文献   

10.
从语篇功能角度看译文的连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的连贯通顺一直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在语篇结构上的异同,提出用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来检验译文是否具有跟原文相关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Our purpose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types of textual semantic coherence — causal and teleological — o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elaborated after reading by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prior knowledge. Beginners, Intermediates and Advanced in computer domain read either the causal or the teleological version of a text describing three functions of a text editor, then performed a cued recall and a recognition task. We assumed that Advanced learners build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domain organized in a hierarchical goal/sub-goals structure, whereas Beginners and Intermediates have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organized in a causal path. If this is so, the results should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semantic coherence of the texts: for the Advanced learners, recall and recognition of the teleological text should be better, whereas for the Beginners and Intermediates, the reverse was expected. As we assum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eleological organization of textual information facilita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Advanced participants while a temporal-causal organization facilita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Beginner and Intermediate participants. The Construction-Integration model of Kintsch (1988, 1998)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ecall results and to reproduce the effect of prior knowledge on the retrieval of textu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翻译即篇章连贯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探究语域变量之语场的功用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结合英汉翻译实例对语场这一语境功能的参数进行研究,有望揭示影响译语文本意义重构的因素,有助于译者或翻译研究者理解语境功能参数之语场在译语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杂合不是简单的杂烩,而是跨文化差异的并置和目的语语内差异的重置,并通过前者来激活后者,最终导致符号的变形和意义的挪移。译文生产是跨文化再语境化行为,通过跨文化符号过程与文化阐释的相互作用,两种文化事物相互界定,构成一个跨文化意义生产的过程。本土阅读重新构建了原文叙事的连贯性,包括其内部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其间,各事物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行为的文化逻辑皆发生变形,生产了翻译话语特有的跨文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从篇章的角度去研究翻译的重要性及其策略,即从文体角度,两种语言在篇章组织结构上的异同,以及从源语和目的语的篇章的粘连性(cohesion)和连贯性(coherence)等方面去研究翻译,从而可以使目的语和源语在文体,写作风格和主旨等方面取得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对隐喻的概念界定,和对连贯与语篇话题的认识,探究隐喻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具体的语篇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篇章结构、篇章衔接与连贯、篇章策略三个方面讨论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造成的影响,帮助学习者认识与区别英汉语篇的组织规则与特征,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语篇连贯的微观结构出发对语篇连贯的显性特征———衔接手段及其作用和意义进行具体论述 ,并表明在连贯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相辅相行、交错出现形成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有形网络 ,把语篇的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有机的语篇连贯整体。  相似文献   

18.
排比结构作为一种句法结构,除了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外,同时也是一种语篇现象。作为一种信息重组的语用手段,排比结构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语篇功能:话题导入功能、话题展开功能、话题小结功能、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焦点凸显功能和焦点对比功能等。排比结构的这些功能通常共同作用于语篇建构,从而保证语篇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科技英语被动句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句法平面从翻译角度进行的。本拟从语用的角度,在语篇层面上对科技英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作一探讨。被动句作为一种信息重组的语用手段,在科技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功能:话题确立功能、话题连接功能、话题转换功能、焦点凸显功能、焦点对比功能和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被动句的这些功能通常都是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从而确保语篇的连贯。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篇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词汇衔接可以使语篇的语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语篇连贯的有形网络。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和美联社对相似主题所作的英语新闻报道,提取其中频繁出现的实词,并以这些实词为切入点比较中美英语新闻报道中词汇衔接手段之异同,探讨其对于表达语篇主题以及实现语篇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