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逻辑和宗教之融合──试论《九三年》主题的文本思路郑敏雨果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小说创作是他非常重要的文学收获,他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又有着特殊意义。在这部作品中,雨果把自己在《悲惨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思想作了更加明确集中的阐述,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4.
看过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或者同名电影的人,无不知道巴黎圣母院这个名字。它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最伟大杰作,不仅因为雨果的小说,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华丽的教堂而名扬于世。  相似文献   

5.
雨果的作品以洋溢人道主义的激情著称。近几年来评论雨果人道主义的文章多了,对单篇如《巴黎圣母院》和《九三年》的评论尤多。看法不一当然是正常现象,但也说明雨果的人道主义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评论雨果的人道主义,以他的小说作为主要研究资料比较清楚方便,因为他喜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决不隐蔽自己的观点。雨果有二十部小说创作。下文试图按发表时间的先后对他的八部主要作品作简略的撮述和分析,然后作进一步归纳,得出雨果人道主义精神实质是进步的,值的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像法国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作家,世界上几乎难以有人匹敌。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90余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雨果在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最优秀的人里,巴尔扎克是第一等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8.
严玫玫 《考试周刊》2013,(61):14-15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作家,《悲惨世界》是他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本文通过透视小说中三种不同处世态度的人生路径,发现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中几乎无人幸免,据此进一步剖析深层原因,从新的角度解读出这本巨著突出的历史意义和闪耀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9.
马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09-110,114
目前,在对《巴黎圣母院》研究的过程中,国内仍然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美和丑以及比较陈旧的社会历史中,国外也主要是对小说中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人物的思想特征和复杂性进行分析研究,对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不多。拟对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多重叙述视角和其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雨果的小说人物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本具体分析了雨果小说人物的四个类型:美丑善恶对比型、完美天使型、至善受难型、极恶魔鬼型。它们构成雨果小说艺术多重变奏的主旋律,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对照原则和“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的美学理想。作家的基督教二元论世界观和浪漫主义的艺观决定了他的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
沈桂琴 《成才之路》2009,(31):68-69
雨果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1987年他发表的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所作的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和理论经典。,在《序言》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理论要点就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都是屈从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融于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而作为现实的反映的文艺则应理所当然地将此加以真实地表现:“把阴影掺入光明,让粗俗结合崇高而又不使他们相混。”正是这种对照原则构成了雨果浪漫主义的鲜艳旗帜,颠覆了古典主义关于文学讲究的是和谐、匀称、明晰、严谨、理性的美的要求,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美——冲突美:雨果不仅在理论上对他的对照原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他以丰富的创作戍功实践了这个原则,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同时,他的对照原则对世界文学和后世学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结合雨果的具体作品从创作运用、发展过程、思想来源三方面对其对照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丹先生常说:“雨果是法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大师,也是哲学家、心理学家。雨果的著作比较深刻。他的文学作品使人读后能在精神、心理方面得到提高。”对雨果的高度推崇,使李丹先生几乎竭尽毕生心力来翻译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为我国读者认识上世纪法国的社会历史状况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物质世界的蚂  相似文献   

14.
人物背景伽西莫多是法国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一号主人公。这部小说,有的翻译为《钟楼怪人》,"怪人"指的就是他。《巴黎圣母院》问世于1831年,是作家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敲钟怪人  相似文献   

15.
说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单是因为它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悲惨世界》还堪称是巴黎的百科全书。在《悲惨世界》的开篇,雨果就不胜其烦地介绍了修道院的历史和清规戒律,只是为了把冉·阿让引入修道院;为了让一群盗贼讲俚语,他用相当长的篇幅来作关于俚语的"论文";为了写冉·阿让从下  相似文献   

16.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写过大量小说、戏剧、诗歌和评论,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和《九三年》(1874)都曾翻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在全球广泛流传。雨果的父亲曾在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作过城防司令,少年雨果随父住在马德里,那里有一所西班牙贵族学校——神学  相似文献   

17.
教材精析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英国十九世纪末的伟大作家康拉德在小说创作中既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又开拓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特别是他的重要作品《黑暗的心》中有着大量的现代主义小说的元素。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心理分析、复式叙述、象征手法和印象主义手法这些现代主义元素,阐述了康拉德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把一般人不愿看也看不懂的史书《三国志》通俗化为易懂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让人认识了人性。这里通过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了《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性恶、人性善以及善恶的交战,总结论证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进步的探索与追求,是雨果小说思想的主旋律。雨果把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归结为宗教、社会、自然三个方面。在宗教因素方面,雨果小说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社会因素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抒发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实现人人平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以及鼓吹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大自然因素方面,雨果与同时代的一些消极浪漫主义作家信仰宿命论不同,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