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煤矿工人操作运动输出能力与事故倾向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运动的输出能力是人-机系统作业中,人通过操作自己的肢体完成各项人机交互活动的能力.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矿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不同,故其操作运动输出能力也不同.为了解矿工操作运动输出能力与其事故倾向性是否存在影响关系,进而为煤矿生产一线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应用了镜画仪、手指稳定性仪、秒表等仪器对1015名矿工的操作动作输出能力进行测评,并选取近一年内矿工的受伤次数作为事故倾向性的评定标准,进而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矿工的动作输出能力显著下降;动作输出能力与工种无关,是一个普适性的指标.结果表明,矿工的操作运动输出能力可作为评价矿工事故倾向性的重要参考指标,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评估时,应将矿工的操作运动输出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测评,加强矿工操作运动输出能力的训练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恒太矿业有限公司四井发生透水事故,当班入井45人,其中19人安全升井,有26人遇险。这次事故处理,七台河分公司救护大队出动58队次,811人次,整个抢险救灾工作历时160余小时,成功营救22名遇险矿工遇险矿工生还率近90%,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黄成顺 《科技风》2011,(9):254+259
本文主要阐述了事故矿井概况,救护队接警及出动经过,即抢险救援经过灾区侦察、解放灾区,打通冒落区、抢救被困队员,搬运遇难矿工、救援工作结束等过程,自身伤亡事故原因,事故教训等分析,提出了事故防范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3月19日晚上20时,山西煤都。随着朔州市平鲁区煤矿的一声巨响,17名矿工的生命在瓦斯的阴霾中被吞噬,爆炸事故还当场造成52人被困井下,生死不明。此前,媒体报道有关“瓦斯”的矿难可谓频频:  相似文献   

5.
黄为军 《科学中国人》2010,(10):126-127
<正>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久治不愈的矿难顽疾再次震惊了全国:山西省临汾市王家岭煤矿区发生透水事故,井下153名矿工被困!尽管此后经过全力抢险,其中115人获救,但仍有38名矿工遇难。后经判断,此次透水事故属小窑老空水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煤矿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使得煤矿的生产更加走向机械化,企业对矿井的输入设备投资也在逐年加大,因此矿井的开采走向了一个高峰期,很多开采企业都呈现持续迅猛发展的趋势,而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事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对于从事煤矿开采的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则成了最大的问题,煤矿产业也因为事故率的高发而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煤矿中遇到的事故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机电运输安全进行,是目前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齐兵 《科技风》2014,(21):133
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建设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只有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得以完善,才能保证煤矿开采的正常运行。煤炭产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产业,但是,近几年来,因煤矿事故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矿工的生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煤矿安全的问题成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我国针对这一重大问题,在2000年实行了符合人民需要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这一体系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止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即使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却只治标未治本,并且监察体制出台的时间不长,解决问题还不够全面,煤矿事故仍有发生,这说明我国的矿产安全体制仍然需要继续完善,这也是我国矿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孔丙亚 《科技风》2012,(12):149
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矿井运输设备投入的加大,使得煤矿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推动了煤矿开采工业的迅猛发展.而与之同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的增加,严重危害到了矿工人身安全和煤矿产业的稳定发展.解决和处理好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问题,确保机电运输安全进行,是当前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文章就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概括和分析,并研究探讨相应的控制对策,以便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作业中的事故发生,提高机电运输的生产安全,促进煤矿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事故树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它既可用作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目前在安全评价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用事故树分析应结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查找可能出现事故的条件,正确应用事故树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建林  李春财  张帆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184-184,150
顶板事故被列入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其主要特征为伤亡率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零打碎敲”事故,破碎顶板在管理上比较困难,顸板难以支护,发生冒顶次数较多。据统计顶板造成的伤亡事故已排在矿井事故的首位,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挺 《百科知识》2010,(1):15-16
“黑匣子”是飞机发生事故后人们追查事故原因的主要依靠;但“黑匣子”也有局限,如记录不够完整,坠机后不容易被找到等。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作业是一项高负荷的工作。疲劳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采用脑电波技术建立疲劳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出疲劳指数可有效地检测出矿工的生理与心理疲劳状态,对预防因疲劳造成的操作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学 《科技风》2013,(6):16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矿事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煤炭行业的竞争形势也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投资方向转向了煤矿行业,这也造成了煤矿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其中以煤矿机电事故的产生最为严重,本文就主要针对煤矿机电常见事故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煤尘的危害和事故隐患在煤矿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我国煤尘爆炸及引发的煤矿大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曾造成煤矿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防预治理煤尘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煤矿经营者和广大矿工的高度重视。把防煤尘事故特别是防煤尘爆炸事故的工作切实做好,推出具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保证煤矿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一、防尘消尘措施防尘是预防煤尘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措施,其作用是减少井下煤尘的产生和飞扬。保证安全生产。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打钻时防尘消尘。我国不少煤矿的岩石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风险因素,由于矿工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为研究矿工对作业环境风险感知水平对其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设计了矿工井下作业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作业环境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能力也越强,具体表现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长,以及注意力的抗干扰能力更为优秀。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提出改善高矿工风险感知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其作业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减少因矿工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煤矿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小议锅炉事故检测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锅炉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但是,由于锅炉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并不断受到烟气和锅水中有害杂质的侵蚀和飞尘的磨损,或者由于锅炉制造安装的质量不佳,存在缺陷,加上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事故,轻则停妒而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而使厂房、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认识和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及时发现事故,正确处理事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锅炉管理人员和司炉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许爱娟 《科技风》2014,(19):141-141
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机电设备在运行中也经常出现事故,主要是在设备安装、检修及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以及高低压电网、直流架空线人身触电事故等。在本文中,笔者从煤矿机电出现事故的原因、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等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命题。  相似文献   

18.
杨帆 《科技风》2013,(7):184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工业逐渐发展壮大,其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被投入应用,它们在生产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煤矿机电事故也逐渐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相关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的煤矿机电事故居高不下,由此引起的瓦斯爆炸屡有发生,如何防范这些事故的发生,为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首先对机电事故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依据轨迹交叉理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管网系统是我国一个庞大的工业运作系统,该系统高空作业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也很大,这样诸多危险的因素,造成了管网系统很容易发生事故。事故造成的后果,通常就是工作人员的死亡。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教训,每一次教训失去的几乎都是鲜活的生命,这样的教训是惨痛的。但是,这样的事故还是常常在发生,难道这样的事故真的无法避免。本就针对管网系统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然后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造成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爆破作业被广泛应用于井下采掘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严,安全存在疏忽就导致事故发生。实践证明,部份煤矿连续发生该类事故,就是疏忽大意、火工物品管理不严造成的。导致爆破事故主观原因成分较客观原因成分要多。但只要加强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杜绝该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