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国阶 《资源科学》1998,20(4):34-40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仪器,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资源按其性质为分三类:第一类是可再生资源,指那些经过自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第二类是不可再生资源,指那些人类开发利用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地质矿产资源,包括铁、煤、石油、天然气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第三类是恒定资源,也称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可以为人类永续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等。自然资源总的趋势是无限的,因为世界是无限的、变化的。人类对  相似文献   

3.
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农村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成为了影响农村区域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针对农村区域发展与可再生力资源的利用这一内容进行探讨,希望在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能够发挥出其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热开发利用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助力,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浪费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是当今能源建设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绿色可再生资源具有产量大、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加工制作性强等优点,是国内外能源与包装行业研究的热点材料。随着科技发展,生物质基包装材料被研究加工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现在最流行的主题,绿色电力的发展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电力的发展使得现在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它极大地影响了环境,使得资源急剧的匮乏,这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现在出现的绿色电力使得这种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它不仅仅对环境的危害小,还可以实行资源的回收,使得可再生资源的电力发展变得越来越好,让绿色电力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的目标是,用合理、高效的方法,为人类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可以永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生态效益。接受历史的教训,应把两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安排,相互促进。而两者的实现都离不开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因此,我们在进行甘肃的农业战略转变中,必须统筹考虑,全面安排经济、生态、技术三个系统的关系。一、经济系统。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新的农业战略所提倡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共词分析构建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视角下生态区域品牌构建的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生态区域品牌的5维度模型及19个关键因了,即:基础环境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生态,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此外,每个维度的重要性由大而小依次为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资源环境生态、基础环境生态和产业发展生态,而在关键因子方面,环保投入、环保产品保障、领导品牌倡导、生态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应用和生态政策支持在生态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过搞活开放三十多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楼房、开小车、下饭馆都是老百姓很平常的事,但不容乐观的是,这三十年对生态的破坏已到了极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大量的耕地被占用,雾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湖泊、河流出现干涸、断流,很多的物种出现灭绝。本文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我国今后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战略指导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方略中,而其中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更是注重对可再生资源的立法活动,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可再生资源法规政策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位。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加强与完善有利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及政策保障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02,24(1):72-76
中国生态退化呈现为区域性、累积性与综合性的新特点。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以及部门与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生态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符合国际潮流,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认识。西北开发可能加大生态保护的压力,生态建设规划水平低、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而且巩固建设成果的难度大,生态恢复存在着失败风险。生态恢复的政策保障包括保持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代替产业政策,用经济手段恢复生态,完善生态恢复的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源作为人们从事文化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前提准备,是可创造和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较大的经济利益。音乐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以音乐文化资源为主,以河北省为例,浅显地分析和研究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环境资源产权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也是环境治理的战略要地.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环境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与产权存在着环境资源产权现状不利于生态补偿的进行、生态补偿与产权实际上的不一致、相关政策法规有矛盾等情况.协调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从颁布协调生态补偿和产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环境产权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寻求综合解决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双重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也是环境治理的战略要地。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环境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与产权存在着环境资源产权现状不利于生态补偿的进行、生态补偿与产权实际上的不一致、相关政策法规有矛盾等情况。协调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从颁布协调生态补偿和产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环境产权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寻求综合解决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双重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根据其产生时间与使用时间比值的相对大小,分为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在岩土圈层的物质结构内,例如:矿藏、土壤、土地等。它们的利用必须强调节俭与使用效率,同时根据总量大小确定非耗竭性的开发利用政策。对于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层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界定、特征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类型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集经济落后性、社会复杂性、生态脆弱性、环境敏感性、资源富集性、致富迫切性等特点于一体,在中国经济区划、资源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国土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发现",资源诅咒"在部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建立"资源诅咒"预警系统,采取包括资源措施、生态措施、产业措施等在内的系列措施,有效规避"资源诅咒"是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信息科学与数据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需要生态信息科学的支持,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为生态环境信息科学的发展 提供了技术保障。生态信息科学作为生态与信息科学的交叉产物,是直接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分支学科,可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该文在简要地论述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信息科学与数据资源管理领域的主要工作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并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资源趋减、生态与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也日趋扩大.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科技必须着眼于海洋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推动海洋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刘鑫  杨栩  侯鹏  徐延达 《资源科学》2020,42(3):517-526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变化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是准确认识三角洲区域生态状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基础。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监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近30年生态空间和植被长势状况变化,识别区域生态状况基本特征,定量分析区域湿地资源、岸线资源和水沙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保护恢复措施,讨论区域的保护成效,辨识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90—2018年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挤占,生态空间面积减少量约为1990年生态空间面积的7.6%,并且沿海及城镇聚集区域周边植被长势有所降低。以坑塘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8.1%,人工岸线增加了27.1%,自然湿地资源和自然岸线资源丧失明显。其中,2010—2018年间生态空间被挤占速度有所放缓,各类生态保护规划和工程措施积极作用也逐渐显现,人工湿地面积和人工岸线长度的增速均明显减缓,区域生态保护成效逐渐体现出来。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条件发生剧烈改变,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水沙资源日趋减少,河口三角洲原生湿地生态补水需求,以及新生湿地面临的蚀退威胁仍然比较严峻。因此,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优化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是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