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在于其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及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准备是否充分同样对其就业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信息准备对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具体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可资利用的就业信息收集途径及其在利用就业信息时应注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郭敏  张嘉丽  李茹 《时代教育》2012,(23):78+80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削弱了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因此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不免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发展,还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出发,谈谈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索增强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的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用人单位普遍强调的"工作经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媒体、高校和大学生都认为这是对大学毕业生不现实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要有"工作经验"的现实合理性,从而解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作经验"问题,并提出这需要高校实施体制改革,将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培训纳入"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使多数大学毕业生拥有经考核、专业的"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对大学学习与就业之间关系的质疑也不断增加.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调研,辅以对所在高校代表性院系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就大学毕业生学习成绩与就业竞争力之问的相关性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虽然不以成绩高低作为证券申请人表现好坏的主要依据,但成绩较好的学生群体明显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表现在起薪较高和签约较早等方面.该研究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的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驳斥了"成绩无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就业能力问卷对500名商科大学毕业生和500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份就业竞争力指标分析体系,论述了评价体系用SWOT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高校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并为帮助其就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课题组,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海大学秉承九十四年办学传统,以水利为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善待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追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构建以"素质拓展、市场开发、信息快递、优质就业、联合牵手"为核心的五大就业工程,努力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主要依靠市场自身来优化、选择和配置.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形式,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因此,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已是大势所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创新点也应在此.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大众化就业观.本文抽取了鲁东大学美术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准确的调查数据分析,探索提高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近年来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同时分析了目前植物生产类人才模式培养中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的环节,提出: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突出"博专相融、文理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指出了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重,就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对新升本师范院校在高校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其毕业生的特点、在就业竞争中的处境、地位等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义;着重论述了在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升本师范院应该从"抓紧师范教育的主线"、"把握用人市场的脉搏"、"创新教育方法,改进实习方式和延长实习时间"、"对学生加强健康又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宣传"等四个方面来形成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朱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51-152
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已升级为"史上最难",对此,在校大学生深感忧虑。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了解大学生就业理想和动机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解"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应注重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成就自身事业和理想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怎样理解"就业难"? 1.要正确认识"就业难"的概念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的组成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组成部分超出实际社会需求,呈现"过剩".这里设定的条件是把大学毕业生的文凭与社会需求的一定岗位"等值"起来,即社会有着固定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岗位,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到这些岗位工作,不考虑大学毕业生去竞争与文凭不相等的其他社会岗位的"弹性".二是大学生毕业时不能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出现就业困难.这里设定的条件是:第一,社会将所有的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开放,社会实际也存在着与大学文凭相适应的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机制因素,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渠道有障碍;第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科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专业对口寻求工作岗位出现难度.第三,一些大学毕业生主观上认为岗位对自身文凭"价值"不适合,或过于强调专业对口,选择"待业"或继续学习,以寻求更好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14)
思想力"原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借助团体心理训练技术,可以有效地从积极的心态、求职面试技巧、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合作能力、抗挫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王露 《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27-128
通过就业能力问卷对500名商科大学毕业生和500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份就业竞争力指标分析体系,论述了评价体系用SWOT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高校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并为帮助其就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其就业满意度成为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引作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本文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凸显。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EIP—CDP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激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本文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面向,对提升高校人才的礼会适应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