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文言文翻译     
【考点说明】文言文翻译是综合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2002年语文高考全国卷、北京卷对文言文翻译的题型作了变动 ,两卷均以主观题替代了往年的客观题 ,分值为5分。因此 ,考生要特别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翻译要做到准确恰当 ,明白通顺。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留———保留。凡属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 ,可留而不译。(2)增———增补。翻译时应该把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双音节词。另外 ,要补出句中…  相似文献   

2.
陈红 《中学文科》2008,(8):42-42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会考翻译。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信”是忠实原文;“达”是行文流畅;“雅”是措辞典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翻译时,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 “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如: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  相似文献   

5.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即可,因为这些名词不容易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切忌"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相似文献   

6.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即可,因为这些名词不容易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切忌"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起,高考文言文翻译不再采用客观题的形式,改为直接用文字翻译的主观题。从学生的备考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失误。1.不需要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国号、器物名、朝代名、度量衡、典章制度等,在翻译时,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占分值10分,是区分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重点题型。备受师生的重视。怎样把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好,保证该题得高考呢?基本方法有两种:直译、意译。现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下:一、直译就是对文言文的句子做到逐字逐句的一一对应的翻译。在高考考查题型中绝大部分的画线要求翻译的句子重点考的是直译。直译可以做到字字落实,不遗漏给分点。直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今译的具体方法,通常可概括为“留、换、补、删、调、并”六个字,现分别说明如下:一、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专有名词,在译文中均按原文予以保留。如“至和元年七月某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翻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但是,在训练学生做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采用什么具体方法,观点似乎很不统一。本文借用严复所提出的三大翻译标准"信"、"达"、"雅",提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结合具体的"留"、"换"、"对"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留——保留原文,无须翻译。诸如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例如: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补 就是加以补充。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要将文言文中单音节的词,补充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的词。例如: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而文言文的翻译教学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需要做到:明白翻译三大标准——信、达、雅;清楚翻译两大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掌握翻译技巧——读、留、删、补、换、调;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一是特数句。  相似文献   

13.
翻译文言文,学生的译文往往语句不通,表达不清,该补的不补,该调的不调,该去的不去,半文不白。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曾用“六字法”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译文质量有明显提高。“六字法”是留、去、变、换、调、补。一留:凡属人名、国名、地名、官名及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词,都直接留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是阳城人,名字叫涉。  相似文献   

14.
将文言文中的某些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重要内容。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六字真经”,即“留、对、换、增、删、调“。  相似文献   

15.
张希用 《时代教育》2009,(7):178-179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考中,考生的得分往往不理想.本文就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特点,翻译的原则、要求,谈谈文言文翻译所涉及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句的翻译,还是对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文的翻译。大家都知道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在具体翻译时需遵循"留、增、删、换、调"的原则。但不少同学由于对文言文翻译的知识掌握不够牢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必考内容,且分值在不断提高。前几年文言文翻译的分值为6分,2005年高考分值为8分,而2006年高考分值有的提高到10分,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翻译文言文句子,命题者选材的标准一般是:(1)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2)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3)含义比较深的句子;(4)常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显得特殊的句子;(5)常见的文言习惯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要忠实于原文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明白通畅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还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但要明白,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18.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文言实词翻译的十字诀。一、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二、换(今词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三、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本字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词语等。四、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如秋毫)等修辞用语,委婉说法的词语(如…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的翻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句式都成为了考查的要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文言文的翻译重视起来。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在具体翻译时需遵循"留、增、删、换、调"的原则,现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将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归纳说明。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2005,(4):32-32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类的词语应保留,不必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