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两千多年以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孟,散布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等。这一整套反动思想,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视为至宝,放肆宣扬。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今天,它依然残存在人们头脑中,不肯轻易地退走。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  相似文献   

2.
“三纲五常”辨程梅花“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常”几乎成了孔孟之道的代名词,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封建流毒。“三纲五常”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如同一把无形的刀,杀死了无数贞妇烈女和忠臣孝子,造成了几千年的愚忠蠢孝和灭绝人性的贞节观,至今仍积淀于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对"教学"关系及其意义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铁星 《教育科学》2002,18(3):26-28
“教”与“学”在我国长期被笼统地看作为“教学”。这种看似微小但却微妙的岐误有意无意地顺应并助长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意义,并在三纲五常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至今妨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尝试澄清“教学”关系的认识岐误,对“教”与“学”关系作了新的探讨,为教育主体问题提供了结构性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上山之前,大多有过违抗朝廷或杀人越货等“强盗行径”,在诸多的“强盗行径”中,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他们居然敢吃人肉,令人感到很恐怖。但是,如果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就会发现书中还隐藏着另类的唧乞人”现象,那就是奸臣的祸国殃民和封建“三纲五常”思想对人精神的毒害。这类“吃人”比起前者更巧妙、更残忍、更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5.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朱熹“以严为本”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坚决主张以儒家三纲五常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严格加强法官公正司法为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坚决反对重罪轻刑,主张罚当其罪,明确提出刑罚“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慎刑原则。朱熹“以严为本”法律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礼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许多人心中它充满了贬义,成了封建专制和缺乏人性的家规、纲常与说教的代名词。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只有将“三纲”与“五常”、“三从”与“四德”区别开来,才能发现先秦礼教与封建礼教的区别,弄清其本来面目,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孟“仁”学思想主要涉及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国家治理这几个方面。孔孟“仁”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促进人生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据说,联合国大厦内镌刻有中国“至圣”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亚圣”孟子的“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这两句话,足见孔孟时人类的广泛影响。走近孔孟,了解孔孟,解读孔孟,发现其思想意蕴,光大其进步精神,自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要务之一。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一文,无疑为我们走进孔孟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伦理政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君民观是其思想中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提倡君臣对应;汉朝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的思想,以确立君主的权威;到了宋明,程朱理学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把君主权力进一步上升为不可违逆的天理。三期儒家适应时代要求,其君主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核心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及"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论。怎样理解和认识这些思想,对高中生来讲并非易事,就此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法律文化具有鲜明的伦理主义特征,从立法、释法到司法,从定罪、量刑到执行,无不浸透着“三纲”“五常”的伦理主义的精神,体现着“忠”“孝”“节”“义”的要求。从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政权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的伦理主义法律文化的背景成因,用“礼”的内容和精神分析了伦理主义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并从立法、释法、司法各个方面介绍了这种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仁"和"礼"的基础上,提出"德主刑辅",主张以"德政"为手段,恢复"礼治"秩序,董仲舒从"天道"出发,以"三纲五常"论为基础,提出"阳德阴刑"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认为伦理本原是“情之所在,即礼也”;其伦理观念为遵循正统,尤重三纲;伦理规则在具体运用中为我所用;伦理行为是维护礼法,宣扬“天人感应”。  相似文献   

17.
What is a good kinesiologist? Is it possible that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tradition of the Cardinal Virtues sheds light on this question? The four Cardinal Virtues of prudence, justice, courage, and temperance are so called from the Latin cardo meaning “hinge.” The Cardinal Virtues are said to be the hinge upon which all the other virtues rest or turn. They are the foundation of good character. If this is right, then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osed is simple. The good kinesiologist is prudent, just, courageous, and temperate. Therefore,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 even on a practical level, kinesiologists must give due attention to the virtues.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在焦、刘爱情悲剧的客观叙述中,再现了家庭伦理常则的混乱与矛盾,以及社会婚姻观念开放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的"礼崩乐坏",它是一曲纲常伦理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义与利的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提出了,孔孟荀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各自的观点。孔子和孟子坚持以义为上,主张重义轻利。荀子则克服了孔孟的片面性,全面论述了义利的关系。荀子认为人生而好利,主张计利富民、以义制利、先义后利。  相似文献   

20.
元至顺元年,孟子被朝廷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祀于文庙。至此,自中唐时由韩退之倡道统并在《原道》中将孟子认作孔门正宗嫡传开始的孟子升格运动才告终结。但宋明以来被视为儒门嫡传的孟子及其主要思想,并不能在孔子的言论文本中直接找到理论源头。孟子在“性善论”、“仁”以及“学与思”等问题上与孔子皆有根本性的思想分歧。因此,关于孟子思想为孔子后儒学“正宗”的传统说法,乃是可以进一步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