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问题,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用、实践环节设置及考核方法都仍沿用传统的研究性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出发,初步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法,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机电传动与控制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应用型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2.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问题,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用、实践环节设置及考核方法都仍沿用传统的研究性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出发,初步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法,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机电传动与控制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应用型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课程难易程度的不同,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变化较大呈现不同状态,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骨干课程《机电传动控制》教学为例,分析了学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学生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尹久 《科教文汇》2011,(3):49-50
"机电传动控制"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因此,作者采用了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毛开友教授现任全国机械控制工程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及西北分会副理事长、省煤炭学会理事及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煤炭部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和学位委员会评议组专家他从事《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机械系统设计及专家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培养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战略。该课题针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以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梳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知识能力进阶矩阵,研究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机拖动与控制》是我院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与创新将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目前《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种种弊端,通过项目式教学深入地论述了该课程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甦欣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59-260,262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步进电机控制实验为例.并结合《微机接口技术》和《机电传动控制》两门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性实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斌  刘建萍  林小丹  杨丙辉 《科技风》2023,(12):147-149
针对目前“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目标及重点不突出、课程部分理论及实验环节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的现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该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基本满足新工科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南疆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3)
本文分析了机电传动与控制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经历和调查研究,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初步尝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益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办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控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流体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板带轧机机电液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在扳带轧机板厚与板形控制、虚拟轧机、管道动特性应用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配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制了一种PLC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Fluid SIM软件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台。重点介绍了实验台设计的原则、结构、功能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实际教学证明,该实验台能够完成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训项目,满足一定的科研要求,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蒲华 《内江科技》2014,(7):131-132
本科教学中机电液课程主要是由电气控制、液压传动和PLC应用技术等课程组成的,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知识点较多,灵活性较强,其对实践训练要求较高,单靠传统的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完成学生的机电液课程教学和实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结合这些课程的特点,本文对机电液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对综合实训进行了改革与尝试,通过实际的液压综合实验台、机械手和机电仿真软件,实现每个学生实际与电脑模拟相结合,完成电气、液压、控制系统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1)
为适应工程教育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大班授课+小组项目式教学"在《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通过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实践能力,能够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文章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针对当前江苏省对口单招高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综合理论《电子技术基础》得分率普遍不高的现状,分析了近几年考试真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达到学会、会学,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论考试《电子技术基础》方面知道考什么、怎么答,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郭庆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134-13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现有的课程教学不能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了一种更能适应现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的新模式:“双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采用项目驱动法综合实训的方式进行授课。  相似文献   

18.
汤家荣 《内江科技》2009,30(12):175-175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丁宇涛  林君 《西藏科技》2014,(12):36-37
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机电控制技术是微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通信、传感检测、过程控制、伺服传动及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机电控制的共性相关技术-般归纳为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本文主要探讨机电控制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