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漫谈“包青天”与清官赵文静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受到观众的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题材好。包青天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老百姓当中广泛流传,有很大的影响。包公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清官代表,在包公身上他们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过去人们只能从书本里,从说书人的演述中...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的诞生和流传(日)狩野直祯著沈伯俊译在日本,很多人对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部很熟悉,有关"三国"的典故和名言经常被日本人引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时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此事虽然未必就是真实...  相似文献   

4.
尊师爱生与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经验漫谈之一黄书光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由于具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就表现得格外突出。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不论学生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真心愿学,...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坐船两行,来到距离肇庆市约二十公里的地方,就会看到一个形似墨砚的小岛屹立在西江中,这就是砚洲。相传,它是由包公抛在江中的端砚变成的。  相似文献   

6.
"大公无私"辨析张书琛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底的一次讲话中曾倡导:"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同时还严肃地指出:现在有人对"大公无私"等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荒唐的"批判",以及我们队伍中一些人对这种批判的同情和支...  相似文献   

7.
黄昏     
黄昏茅盾海是深蓝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  相似文献   

8.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张云飞一生态道德是生态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规范和评价人类生态行为的准则体系。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下引文只注篇名)这里的"爱物"略约相当...  相似文献   

9.
曹操手迹今何在 石门摩崖有“衮雪”刘洁"衮雪"摩崖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手迹。有一次,他乘竹船渡过浪花翻滚的褒河水,来到褒斜道石门南一块凹凸不平的巨石前,挥笔写下"衮雪"二字。这两个字,笔触圆润,柔中有刚,绵里裹针,极富动态。尤其是"衮"字的第10画撇...  相似文献   

10.
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蒋庆自王阳明创立良知学说以来,近五百年间,不少儒家学者对良知学说进行了不同的理解、阐释、改造和发展。这些理解、阐释、改造和发展有的虽不尽合符阳明良知学说之原义,如何心隐、李卓吾等,...  相似文献   

11.
西王母与西膜王家v道教神仙中缺不了西王母,因为她是女仙之祖,"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她所住的昆仑山是神仙的始源地,又是"黄帝"所居。山原神仙出自昆仑,海上神山亦被昆仑之名。在编述此题时深感识见浅薄,资料未能精纯。仅勉辑诸目于次:一、西王母之邦乃部族国名...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一个别开生面的包公形象孟昭燕元杂剧《陈州粜米》是一出反腐肃贪的好戏。戏的故事是:北宋时期陈州大旱,户部尚书、天章阁大学士范仲淹奉旨选派赈官。腐败官僚刘衙内荐其子婿前往。这两人到任后,酷掠豪夺,将饥民膏脂用在妓女王粉莲身上,整天花天酒地,醉生梦...  相似文献   

13.
国学研究出路何在方言关于"国学",国内学术界有不少讨论。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评论,这里只想提一些我们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中国早已存在的概念。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有它的特殊意义。有三种不同含义:第一种含义是由本世纪初年的国粹论者提出来的。章太炎、刘...  相似文献   

14.
从衣食住行看唐代文化的过渡性黄正建提起唐代文化,人们脑海里不免浮出"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等众多词汇。这些词汇形容得都不错,但它们还是只注重了唐代文化形式上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忽略了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如果从唐代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所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社区、微营销、微旅行、微生活、微民……一系列"微"特征的文字体系、艺术形式、生活方式以不可阻挡之势,润物细无声地介入当下生活,可谓无"微"不至。无论你是否接受,新媒体环境下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已经来临。140个字也可以完成一篇紧凑的小说,三分钟即可成就一部从现实走向梦想的电影,每一个人只需要一台DV甚至一部手机、一个想法、一点创意,就可以用影像来展现大千世界和所思所想。这是一个用"小身躯"完成"大承载"的时代,笔者且以"微电影"透视这个"微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我自3岁起就随父母看京戏,受益匪浅。首先是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开始滋生热爱祖国,敬佩伟人之情。幼小时我就爱京剧脸谱,懂得了红脸是忠臣,粉白脸是奸佞,黑脸的是包青天。“黑老包”有三日铡,连阎王爷手下的判官河私,包公都敢对他开铡。于是便崇拜包老爷,敬佩他铁面无  相似文献   

17.
清官法治     
溪流 《滇中文化》2002,(3):44-44
最近一段时间,在影视剧作品中,不断出现“甘为人民鼓与呼”的清官形象,例如《少年包青天》、《一代廉吏于成龙》、《海瑞》,《生死抉择》中的李高成等等。从古到今,作为老百姓都有一种清官情结,总是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能遇到“包公”、“于成龙”、“海瑞”、“万书记”、“李高成”这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了平头百姓的利益不惜得罪权贵、贪官,甚至甘冒坐牢、杀头风险的“青天大老爷”。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992年10月《中华文化》双月刊出版,这是一种普及性文化学术杂志,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杂志分若干栏目,如:"文化总论"、"炎黄文化"、"儒道佛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医药养生文化"、"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与企业竞争制胜马中柱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强文化。它包括"自胜"、"胜敌"、"胜天"和"用贤"等基本内容。今天企业在内外竞争中,既需"自强",克服自身各种不利于竞争取胜的消极因素;又需"胜'敌"',战胜国内...  相似文献   

20.
“商量商量”及其它栗子一、评"商量商量"有人说,"商量商量"是"拖延解决问题的遁词,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笔者认为,这是"商量"的一种误用,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商量商量"的正面意义的。众所皆知,大而至于国家大事,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