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力是实施课堂高效教学的有力保证.在中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思考力教学是教师关注的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应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中数学知识往往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培养,这并不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满足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在数学学习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利用探究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启发数学学习思维,有效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深入探究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索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国于2002年9月1日起己在各省市高中实施了研究性学习。所谓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进步培养创新能力。考虑初中数学与高中阶段的衔接.笔者认为在初中教学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那么如何在保证现行课堂教育有效实施的同时,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呢?在此.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和教育理论基础都很强的学科,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理论学习并不理想,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参与到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或接近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以发展,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6.
顾忠如 《考试周刊》2010,(46):42-42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所谓“有效教学”即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形成上所获得的一定的发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那么,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他们自主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讨论.去获得所需的知识、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思品教学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笔认为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中学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是关键阶段。语文是中学的重要学科.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然而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有限.如何用好课堂时间呢?这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必须要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吴昌植 《中学文科》2009,(17):131-13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应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成长速度。在此背景下,教育局立足我区教育教学实际,决定加入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子课题,以课堂为切入点,研究和探索如何按照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张聪德 《考试周刊》2012,(70):136-137
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让课堂教学成为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政治教师永恒的追求。我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政治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与教师课前的有效备课、课堂中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采取有效的教法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注重有效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使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广大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一些教育观念.逐渐去摸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除了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加强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理念.而且要把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以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刁新玉 《考试周刊》2011,(88):85-8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既有理论的又有实践或实训的。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或者说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具备就业技能与本领,并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呼唤在中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尝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物学学习的内在联系;利用生物学的特点,从课堂氛围、教学实践活动、情感培养及合作精神等方面入手,探索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等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工具。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甚至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育科学的发展.要求教师用艺术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艺术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展开学生的智慧翅膀.以自己的灵气使语文教学更贴近时代与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此,教师应该活化美化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知识迁移活动一直是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存在着很多从不同视角对其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迁移活动最为深入,它不仅阐述了学生知识迁移的内在机制,而且更为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与经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对知识的贮存,而是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是一种能力——一种迁移知识的能力.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知识迁移是一种常态,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形式的知识学习中,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课堂外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挖掘出自己更大的潜能.因此,在高中生物教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老师愉快教学的环境中学习,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才是学生成才的正确道路。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课堂愉快教学的有效途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和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