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水作为一种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的商品,其品名的汉译显得至关重要,译者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翻译香水名。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模因的传播过程对香水名汉译的影响,结合实例对异化翻译策略和归化翻译策略在香水名汉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其译名的审美情趣、文化蕴涵等。  相似文献   

2.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传统翻译理论对英文电影片名的分类,并进一步以模因论的视角对这一社会语用现象进行了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且从翻译模因的角度重新解释了这一语用现象—源语模因感染宿主(译者)并被解码再重新编码为目的语模因的模因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理查德.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这一概念。作为文化基因,模因靠复制、传播得以生存。语言本身也可能成为模因,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结合成功模因应具备的特征,把模因论应用在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傍名牌”是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傍名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介绍模因论和模因的基础上,将商标看作一种模因,借用模因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傍名牌”行为的特点,同时利用模因具有的保留性、变异性和选择性,论述了“傍名牌”商标模因作为弱势模因和失败模因走向消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赵书艳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6):69-71,7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是模因.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它的表现形式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零X"结构这一语言模因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零X"结构因具有简洁性、时尚性、实用性和信息突显的特征而成为强势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hold住"这一词语的形成、传播、流行现象,从模因论的概念和模因周期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来源,探究强势模因"hold住"一词的复制、传播过程和这一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中的复制移植现象,解读社会语用实践催生"hold住"流行的原因,揭示语言发展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Memetics),作为文化进化阐释的新理论,近年来深受语言学家的关注。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语言现象,是对时代主题、生活热点、人群心智等各方面的反映,也是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对语言的一种模仿与复制。本文选择著名语言学家莱可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为标题上的模因,提出生活中离不开"模因"的各个语言现象,旨在运用模因论来归纳并发掘时代产物下的各种流行语言,阐释模因论对语言的进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教育,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交际和交流的作用。模因论的新发展,为外语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依据。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给出相应的模因学角度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网络热词"给力"自诞生之日起不到半年时间便走红于各大新闻媒体,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宠儿。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语言模因中强势模因传播的周期特点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一语言现象,以便人们从新的视域去解析网络流行语的泛化。  相似文献   

14.
韩亚婷 《海外英语》2012,(13):222-223,249
模因论是最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其核心术语,将模因论用于语言分析,能为语言分析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该文将对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XX体"语言变体进行模因论解读。模因论为语言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给如今的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以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英文剧里的模因现象。这些模因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的基因型和模因的表现型。透彻地理解模因传播的规律,适当地选取英文剧里的片断作为教学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活动,并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将有助于我们优化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玉丹 《海外英语》2013,(9X):259-260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式,依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甚至生活方式。该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传播现象,及其传播方式及流行原因等,说明模因论对当代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在以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为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对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流行语"XX奴"的流行与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它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流行语"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词族,如"卖萌""萌妹子""呆萌",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模因论,认为"萌"可看作一个语言模因,是承载语言文化信息的最小单位,因而广为复制和传播。从"萌"作为语言模因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源义出发,阐释其意义的延伸及相关语义限制,最后分析"萌"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模因是文化的信息单位,靠模仿、复制得到传播。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从英文手机短信缩略语的构成方式、经济性、形象性等方面探讨了其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