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周进扬 《考试周刊》2011,(76):177-178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大潮中,我们主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我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贾珺 《教育论坛》2004,(4):46-47
2004年我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它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了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对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新情况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5.
张学红 《考试周刊》2012,(50):176-176
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心。文章论述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如何进一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开拓能力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实施创新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创新的行为上。研究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内涵、内容和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如何实施"立体教学法"、推进"扬长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利平 《学周刊C版》2011,(1):142-142
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政治课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就是一种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2年宜兴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8.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培养创新人才,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自主、合作学习"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除了考虑以"大问题"导学外,还必须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靖杰超 《新疆教育》2012,(21):176-176
“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确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习效率,是每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坚持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的课程.教育的总目标必须体现“学习知识.培养情操,提高觉悟的任务,如何发挥教师在政治课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特别是转变后进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树立他们的崇高思想.培养他们的自律.自强、自信的精神和学校的素质教育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政治课中怎样转变后进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而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新课标倡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童心童言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性、政治性、社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造、实践和创新的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崔玉萍如何把抽象的思想政治课讲得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达到知识学习,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是每个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除了认真备课(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外,笔者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违反教学规律,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能力培养。当前,教育正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为适应这一转变,政治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潜能,培养其现代素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目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用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拓宽课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课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单纯追求政治课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高尚道德情感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培养,这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相违,那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董璐 《天津教育》2023,(30):34-36
<正>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更全面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渐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聚焦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学生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机械性、碎片化的知识教学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深度学习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青睐,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是下一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深度学习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