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岭南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其设计不仅独具美感,更体现了大众性、务实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兼容性的特征。骑楼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岭南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潜在的社会美育价值。其美育价值包括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审美品味和激发文化认同。通过举办骑楼文化审美主题活动、引导文化产品审美消费趋势,以及创设虚实结合的审美情境,可更好地发挥岭南骑楼的美育价值,推动岭南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曲艳玲 《中国教师》2009,(Z1):19-19
审美功利主义就是以审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国人的本能和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摆脱物欲和私欲,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德性[1]。民间美术的审美功利主义与中国下层文化中的民间文化观念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善"美"转化观念。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照是民间美术审美功利主义的中国特色,也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宅第门饰艺术中的铺首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居建筑大多具有"内敛"的特征."门"作为民居内部与外界的间隔,在其装饰艺术上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其中中国门饰艺术中的铺首形象特征,突出地显示了"真"、"神"、"美"的气势,是民间艺术的一大创作,也是民间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形象载体.这些门饰都隐含了某种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对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结构、装饰、自然和数象等理性特征。其体系以木结构为主,以官式建筑为典型,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和数象的象征意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和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潘辉 《文教资料》2007,(25):89-90
中国门饰艺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装饰艺术遗产。"门"作为民居内部与外界的阻隔,在其装饰艺术上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其中中国门饰艺术中的铺首形象特征突出显示了"真"、"神"、"美"的气势,是民间艺术的一大创作,也是民间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形象载体。文中通过对徽州宏村的门饰装饰特征的分析,突出了这些门饰隐含的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体现了门饰艺术中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们的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从创作者与观众的身份关系,文化解读方式的颠覆,城市文化审美的碎片化,以及未来体验感的塑造等维度来研究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社会性交互特征与文化力量。通过对新媒体艺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大众审美变革进行分析,围绕新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本身对其社会性交互特征进行研究。新媒体艺术因本身的社会交互性而影响现有的大众话语领域,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具象表现,也是个体和社会审美知觉改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可以使未来的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师、环境设计师、城市雕塑家、公共策剐人在园林、景现等专业领域,在布局和创造城市文化未来、建设城市未来的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集中体现公众的思想.明确审美标准本身,也可以整合公共政策,城市和社区形象与城市运动的媒介.在高校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公共性"来整合城市文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8.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建筑美学是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的艺术美学分支,作为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城市综合体具有美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往以城市综合体为对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商业角度,而忽视了城市综合体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文章从城市综合体各功能分区及分区之间联系入手,结合建筑美学的艺术审美角度,对城市综合体所折射出的艺术美作深入剖析,从审美的角度揭示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意义和发展中不应忽视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与"院体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中两种最为重要的绘画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形态,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内涵。"文人画"观在明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意义转变以及近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涵义拓展,体现了其审美内涵的时代发展特征。"院体画"则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宫廷画院的产生出现的,有其鲜明的绘画风格特征与时代审美内涵,但是"院体画"的说法在当代已经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2.
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是藏式建筑的精华,其装饰艺术是藏区宗教、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装饰文化展示了藏民族宗教热情和审美情趣,反映了藏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朱淑娥  薛灏 《文教资料》2008,(33):84-85
在陇上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散布着许多古代民居建筑群,其中以"南宅子"著称的胡氏民居可谓当地古代民居的代表.其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曲回幽静、古朴素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充分展现了具有民居特色的聚落环境形态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体现,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画艺术在新的时代中具有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形式。本文探讨了民族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研究了中国画的创新途径及发展方向,希望以此为中国画的未来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装饰绘画汲取了优秀的中国及世界传统文化营养,使得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当下文化艺术处于多元化格局的大文化语境之下,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现代的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合的审美视角来审视装饰绘画的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腊尔山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银饰艺术承载着苗族的意识、审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符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它的发展是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章从腊尔山苗族银饰的历史、纹样符号的意蕴和艺术价值入手,对其价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张阿玲  张大伟 《陕西教育》2009,(7):226-226,228
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西安,其城市建设应如何进行,是保留历史文化特色,还是摒弃一切"旧"的东西,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值得每一位城市建设者认真思考.本文试从西安市已建成的几座具有代表性的仿唐建筑谈起,通过对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分析,希望能够为西安以及其他地区的仿古建筑建设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锐 《华章》2007,(3):116-116
汉字是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最能体现设计的本体语言与文化精神,是一种丰富而巨大的设计资源.汉字标志是以汉字作元素来表现的标志形象,具有其它类标志所不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以汉字做标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9.
"痴"作为一个概念,走入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依恋,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体现和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艺术情调、哲人深思。中国古代所体现出的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养料,规范着文人士子们的艺术生活和文学创作,塑造着儒家传统所希冀的理想人格。相较于西方的"酒神"精神说和"疯"的范畴,"痴"具有更为深广圆融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内涵,也显示了中华思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徽州审美文化的"徽派"特征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它是徽州文学、艺术审美风貌产生的内在根据,是徽州人审美精神世界的本质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伦理至上的道德理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并重;第二,崇尚锦绣辉煌的宏富之美的审美取向;第三,追求宁静致远、淡雅高古的意境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尊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天然之美;第五,拥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是徽州审美文化的精髓,相关研究对当下安徽文化振兴以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