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岩  许婕 《精武》2014,(36):34-35
田径运动训练是以在田径运动竞赛中夺取优胜为目的,对健康人体进行持久的生理和心理改进,进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田径运动员的各种特殊竞技运动能力的、高度复杂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训练的主体受到训练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因此对田径运动的训练和环境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级、健将级田径运动员,平均每日训练时间为4.58小时。(体育学通讯,1988.1期第50页),与国外许多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有明显差别。且从训练时间与运动成绩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并不呈“函数”关系。本文从心理、生理学的双重性角度分析认为:在人体运动接近极限的情况下,控制田径的有效训练时间,是当前田径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趋势。笔者以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田径运动的训练时间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大都属于个人竞技项目,这就需要根据田径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身体训练水平、心理气质等等)进行训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战术意识和意志品质,使专项成绩达到先进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说,田径训练就是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特点和专长,提高专项能力;田径训练的过程,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确定运  相似文献   

4.
钟珊 《精武》2014,(36):52-54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现状的进行了跟踪调查,并获取了详细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从运动员人数、训练项目、训练动机、心理训练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对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提高田径运动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田径运动比赛独立性强,有些项目强度要求高,体力消耗大,对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要求也较高。如何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心理能力,使其在复杂多变的比赛中保持镇静的情绪,并为将来的高水平训练、比赛打下基础,已成为当代田径运动员训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从事青少年训练的田径教练员心理训练认识的调查。提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宋广林 《体育学刊》2001,8(4):85-86
基于大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的基本条件(学习任务、训练时间、课余训练等),运用田径运动训练的原理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大学生田径课余训练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思路与规律,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田径运动训练实践所需的运动员个体专项技能指标量化研究为出发点,依据灰色理论独特的可以针对个体事件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的优势,详细论述了从田径运动员专项技能优化到具体训练指标的模型定位,全过程的完整灰色理论方法。为进一步实现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浅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指出了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和田径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运动成绩大致受体能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状态三部分因素制约,而心理训练是当前训练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重视和研究心理训练对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运动训练的时序特点,重点论述了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特点、作用和方法,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后,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固有模式产生其变革的必然性,并对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对其成绩的影响进行剖析,认为“以赛带练”能有效提高田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