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然而,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等老师交待完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桌上的材料,无暇顾及老师的提醒或指导。这样,给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课堂探究的效率。实践证明,有了充足的活动材料,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科学探究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材料的开发并非是教师的研究特权,学生根据自身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也能够提出对探究材料的创新性思考,并改进科学课堂发展进程。学生在"找拱形"一课的研究中,就基于上述思想改变了课堂发展方向,推动课堂朝着探究的层面不断前行,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为稳定的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获得了更为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程。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以科学探究活动来构建教材。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不要在课堂上通过灌输学生知识,而是提供身边的实验资源,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活动平台。通过巧用儿童玩具,选用身边常见的材料,活用电子材料,多用环保材料,采用新型材料,借用劳动实践基地等手段使学生更积极主地参与到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去,从而最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科学的主要因素。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必须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大量的实验、动手操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无疑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米”。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倾听习惯 1.实验材料的呈现和安排。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而孩子的天性总喜欢摸摸弄弄实验材料,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前先尽量不要把实验材料发给学生,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神倾听老师的话。实验结束后先把实验材料收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来汇报,这样学生才会定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实验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课堂上对材料的的处理就需要优化。一、隐蔽性科学课经常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开展探究,材料一旦进入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7.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探究材料的选择。因此,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具有生活性、典型性、实效性和启发性等富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探究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要使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必不可少。用"下水探究"可以精确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我们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的理解!笔者发现通过"下水"探究有助于对实验的改进,特别是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改进上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9.
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把让学生自己准备出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10.
我经常听到别人讲小学自然课的“难上”,难在什么地方,难就难在要准备许多书上要求观察、实验的东西,所需要的材料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如果要找齐所有的东西,那老师课前要花的精力太大。而如果没有真实的东西,学生又如何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于是,很多老师想到了让学生准备材料。做得好,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会变成了一个体验的过程。但在平时的操作中,我们也会走入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1.
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生正确建构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技能的主要依靠.目前,常态科学课中的探究材料还存在准备不恰当、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出示时机、使用意义、整理归类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科学探究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袁亦成 《科学课》2009,(7):21-21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学生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如果实验材料准备不恰当,就会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主要是以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而科学探究材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探究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材料不仅仅是科学仪器室中那些配备齐全的各种实验器材.还包括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科学活动素材,这些都是重要的科学教学资源,我们要积极开发、善于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让科学探究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14.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学生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如果实验材料准备不恰当,就会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使用的探究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摒除了外在的干扰,这样的有结构的材料能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有效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科学课堂,把握好材料呈现的时机和技巧,不仅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调控课堂节奏,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韩桂英 《科学课》2008,(5):50-51
一、来自课堂的困惑与问题1.越俎代庖。为了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教学材料,教师不惜牺牲业余时间为学生准备材料。喂养蚕宝宝、种植凤仙花、选购马铃薯、收集废旧材料……不管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还是随处可见的食品包装袋,都一一亲自准备,从不敢怠慢,接着发自内心的大呼一声:"科学老师真辛苦啊!"岂不知这样的"辛苦",既达不到材料的多样化,又剥夺了学生在准备阶段学习的机会。要知道,学生自我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优化科学材料,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高新荣 《科学课》2008,(5):54-55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老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材料无疑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凭借和探究推理的"桥梁"。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与精到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那就是在我们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课堂上面,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有着明确的的分工和合作的,在学生和学生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要明确主体,明确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任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