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情性”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了整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勾勒发展轮廓,探索历史演变,弄清内在含意,对于继承古代文论的丰富遗产,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3.
文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简评刘彦成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在近十来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合性的理论批评史及各类专著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古代文论研究的热潮。在日趋繁茂的文论艺苑中,一项扎实而丰厚的成果就是霍松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文论是20世纪中国文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50年代被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典范,对中国当代文论基本理论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论构架和高度政治化的特点,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都产生了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语”的根源之一是忽视了对古代文论的学习和吸收。要建设当代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文论,必须吸收古代文论的理论精华,继承其思维方式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6.
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以问题域为中心,以关键词为方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共时比较和深度对话,在不忽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界融合,为跳出旧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研范式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也为继续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与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的根源之一是忽视了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吸收。要建设当代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文论,必须吸收古代文论的理论精华,继承其思维方式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才略批评是评论作家的才气识略及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评判作家创作优劣得失的一种古代文论批评话语。才略批评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分不开。由于才略批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大多以感悟式的点评形式出现,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相应地,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大潮中对它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文章力求还原到古代文论话语的语境中对才略批评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弥补学界对才略批评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批评已经逐渐成为核心,西马文论的这一文化转向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崛起关系密切。西马文论的文化取向不仅对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西马文论的内涵,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活力,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但是新批评对中国文论界的影响始终不大。英美新批评与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文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中国古代文论带有强烈的印象式批评特点,而新批评则带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尽管新批评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这些强烈和根本的异质性,决定了新批评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境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入西方文论的观念和方法来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古代文学理论分析当前文艺现象,尝试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论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包括文学类、史学类、哲学类,是对古代理论学家、批评学家、文学作家等的思想研究。要想使古代文学思想发扬光大,就必须以国学作为基础,具有丰厚的国学知识。本文通过对国学和古代文学思想的关系进行解析,使古代文学思想的精髓得到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一直致力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探讨基础理论与批评实践、西方文论与本土理论、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结合的新途径,在文学批评、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等研究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专栏选自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老师提交给“‘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的论文,这些论文或从文学批评的研究立场,或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古代文论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方面探寻当今理论批评的发展。在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之所以能为今天所用,就在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即沿用价值、生长价值、参照价值。所谓沿用价值,是指古代文论中的某些精华,尤其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华,可以为今人所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长价值,是指某些古代文论可以作为新文论的生长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出新的理论。有些东西虽不具备沿用价值和生长价值,但可作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参照系。判断上述三种价值的依据或标准有三条:用文艺实践来检验,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来审视,跟外国文论作比较对照。  相似文献   

18.
朱志荣的中国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自觉的理论意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他从自己的文论观和美学观出发,使理论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他把意象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征,认为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欣赏都体现着基于感性而不滞于感性的领悟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对立;将古代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具体概括为情、貌、言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文学中人、文同构的生命意识,论述了作家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文学史研究要在史实的基础上重视史识,肯定文学史家发现规律的主导意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当代性,优先阐释在当代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合理借鉴西方理论,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性,在空间上要从全球化的学术视野角度理解,要与西方文论相通和互补,使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具有可对话性,而反对削足适履。在时间上,要在尊重历史的原则下重视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创造性地激活中国古代文论中有生命力的成分,并从当下文学研究和欣赏实践的视角去体察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学实践的对话,反对过度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不只是一种历史现象,而是现实的源头。要善于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中现代性的因子,使之适应当下的学科规范要求。在方法论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要从现代意义上的范畴、体系和论证方法来领会,使其与当今全球文论的研究具有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20.
命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赋形剂,古代文论以形态各异的命题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不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描述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知识形态;思辨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理论形态;观念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意识形态。命题负载着古代文论的思想观点,砥砺着古代文论的理论品格,是构建古代文学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思想体系的标志性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