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自恒 《甘肃教育》2006,(12B):53-53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与学习方式相比,学习方式更重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语学习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各种学习方式,无论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还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或是其他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发现隐含在这些学习方式中的一些共性的东西。总结起来大致有三:1.语学习方式的价值指向都是语课堂教学;2.语学习方式的主体都是学生;3.语学习方式的目的都是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三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语学习方式的选择。因此探究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学习方式就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给予探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地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被动灌输。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体性、主动性、缺少独立学习、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十年寒窗下来,学习语文就是抄抄背背,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没有相当的实践能力:因此,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核心问题是自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谢清龙 《今日教育》2007,(1S):42-43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此淡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一些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探究性学习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关子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教育新理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体验历史情境,有所感悟、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下列做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这种以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性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单向度的教与学方式乃至学习价值观都产生了强大冲击.以至于在公开课上.几乎有“无小组合作学习不成课”的架势。但是。平心而论.就笔者目力所及.从城市到农村,从常规课到公开课,真正体现了张弛有致、严肃活泼的美学特征.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课堂,为数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利,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既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成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传统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曾庆曙 《农村教育》2007,(1):114-115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因而转变教学方式便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呢?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学生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意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为探究式,变重结论为重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但新课程实施两年以来,同学们并没有在物理学习上体验到这些,致使同学们学习效率较差,部分同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有效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的目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引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6.
熊辅弼 《时代教育》2007,(8Z):118-118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理所当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点在学习,而不是研究,因此化学实验内容选题既要围绕学习主题,又要密切联系生活、生产、自然界有关现象,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以下几点是笔者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课外作业和形式单一的练习占去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余时间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试验田,让师生共同探求更多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学生的作业中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辅助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新课标下变革原有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创新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文言文.采用四步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科学的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解析圆中线段数量关系的探究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