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个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实践和研究证明,塑造符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慈善的渊源深入探究,不难发现,现代慈善的起源是宗教慈善,因此在现代公民慈善意识的研究中引入宗教情怀这一概念,对解读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有着深刻的意义。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宗教情怀在促进公民慈善行为,建立健全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和形成慈善事业价值评判标准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凸显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慈善作为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是对大多数公民可接受的一种精神价值,另一方面,慈善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弘扬文明道德、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公民意识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已逐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要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做根基.建设慈善文化可着力从培育慈善观念、完善慈善制度、搭建执行载体三个层面由内及外,全面切入,从而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社会性救助事业.慈善事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密切联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规范以及慈善理念的支撑,当前我国慈善法律制度的缺失和社会道德冷漠是制约慈善事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原因.因此,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要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社会成员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慈善组织的认可度,重塑乐善好施的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慈善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空间的领域,理论上,慈善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理论体系的探讨研究,有助于我国公民理论体系教育的完善;实践上,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还比较薄弱,慈善活动的成效与国外相比显著低下。因此,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加快慈善教育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和快速推进青少年慈善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慈善事业发展得好坏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公民慈善意识较差、慈善立法缺失、慈善捐赠不足、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培养慈善意识、加快慈善立法、规范慈善行为、建立多元化筹资目标和方式、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也存在三大困境:中国慈善精神滞后;慈善本义形而上追问;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破解当代中国慈善伦理面临的困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体系,需要积极扬弃中西方慈善伦理思想,建构纯粹慈善理念观照下的多元慈善观;实现传统慈善伦理思想现代转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与慈善组织公信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慈善伦理思想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  相似文献   

8.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慈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企业慈善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国企业慈善还面临许多问题。企业自身的慈善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完善企业慈善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公民意识,营造企业慈善文化的氛围,以及通过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推动企业慈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它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承载者,也是公民作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培育公民意识对加快我国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公民意识源起、内涵及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阶段培育公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时代进步,慈善事业在全社会的参与下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时期,原有的慈善体制已不再适用于当今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以此作为历史性契机,思考并解决有关慈善的转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新时期的慈善事业现状出发,对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指出现行慈善机构体制的弊端,提出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姝  毛淑梅 《时代教育》2007,(7Z):28-28
我国目前的慈善公益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水平上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公民慈善意识缺乏、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立法滞后以及激励机制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公民的整体慈善意识不强,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深层原因,是我们目前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中国慈善事业还处在从传统恩赐向现代公益转型的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的等级恩赐观、施舍报恩观、非理性财富观与现代的公民权利观、现代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现代理性财富观不断冲突、融合。培育公益理念需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资源,批判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公益理念,发展现代公民社会,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公益理念的孕育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制的新历史时期,慈善事业逐渐成为当代中国以公民互助为内涵的社会公益事业。居于主导地位的党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监督和保障的功能,用政策和法规等手段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概念及内涵主要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带有浓厚的的资本主义阶级色彩,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公民内涵的局限性同时,历史的发展了公民意识的新内涵,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在新时期发展了公民概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慈善事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蓬勃开展以来,在社会领域中的突出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层面的高度关注.认真分析我国目前慈善资源的具体内容,有效地培育慈善资源,对于发展慈善事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成人教育》2013,(4):114-117
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主体的社会成员对自身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同和情感体验。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应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提升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代宁波帮商人在事业有成后,积极投身于故乡的慈善事业。在从事慈善事业过程中,宁波帮非常注重组织化管理和慈善品牌的打造;重视慈善技术的创新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宁波帮的慈善事业结合地方传统形成一定特色的慈善文化。宁波帮慈善事业对我国当前慈善文化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在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建立科学的慈善制度,弘扬博爱的慈善文化等方面借鉴宁波帮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这一重大任务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时间较短,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公民的慈善观念还比较落后、需要慈善救助的对象数量庞大等六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慈善氛围;积极发展慈善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完善慈善税收减免政策,保护公众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