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闽南语广播电视节目快速发展,在推动闽台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闽南语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亟需闽南语播音主持人才。现今业界的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从播音主持艺术学的理论角度以及从闽南语翻译角度分析,业务上存在一定问题。综合分析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的来源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该类人才高校系统性培养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塑造一流的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打造闽南语媒介传播的文化影响力,本文探讨了该类人才需要的素能,并且提出针对性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指导实践,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由于长期在地方台从事闽南语电台播音主持工作,在实践中沉淀感悟良多,尤其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地方方言的传播交流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特对地方台闽南语的播音主持工作进行总结,与业内同仁交流。一、闽南语播音员应如何备稿作为方言播音员,首先在备稿中要注意语音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海峡之声电台闽南话广播入手,分析其独特的语言亲和力优势,并结合闽南话播音主持实践重点探讨正音、音变两大问题,指出夯实闽南方言根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韩晓雷 《东南传播》2011,(1):150-151
闽南语对台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两岸的交流合作日趋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以评委身份参加了在泉州举行的首届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暨对台闽南语节目评奖会,针对评奖会中参评作品出现的问题,本文就作品的规范性、制作标准、播音要求等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菲 《东南传播》2012,(1):162-163
闽南话电视传播的迅速发展,在推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笔者结合在福建省首届闽南话节目评奖活动的观评及其自身工作经验,提出闽南话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否可以借用普通话的一些播音主持技巧,将闽南话节目播得更加有声有色;借助普通话节目的形式,是否可以把闽南话节目做得更加生动活泼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吴跃进 《新闻传播》2009,(9):104-105
闽南方言是维系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纽带.是两岸相互认同的标志,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的认同和共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促进两岸经济文化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应有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闽南语播音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它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哲学智慧,笔者将此语改造为"展荧屏之美,析主持之理",借以评析2007年度福建省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的电视主持类参评作品.  相似文献   

9.
播音主持专业为什么要引入解放天性 "播音主持要不要表演"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致使"播音主持教学中是否要引入表演教学"一度成为教学设计中极富争议的一点.一种观点认为,播音主持工作隶属于党和政府的宣传统筹中,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属性看,它更该划分在新闻传播的范畴中,播音主持是新闻性的、传播性的,所以"播音主持不能表演,一表演就是虚假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播音主持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他们在驾驭节目传递信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艺术特征,所以"播音主持可以适度地表演".  相似文献   

10.
张玥 《今传媒》2010,18(10):134-135
论文主要集中讨论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播音的异同点,全文以讨论祖国大陆第一个方言广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为引子,引出对闽南话节目的研究和讨论,从闽南话的由来和传播、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话自身的特点所在、从普通话播音看闽南话播音的特殊之处及方言节目的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闽南话节目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作为印证观点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1,(8):7-8
7月17日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广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承办的2011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隆重举行。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中国播音主持行业最高等级的政府奖。  相似文献   

12.
郭雨欣 《声屏世界》2016,(12):29-31
《中国播音学》中对"播音"的定义包含了"播音"和"主持"两方面的涵义,并创造性地将播音工作分为"有稿播音""无稿播音",以区分"播音"和"主持",这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方式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而日益多样化,如今,区分"播音"和"主持"仅仅依靠是否"有稿"这个外在形式早已远远不够,概念不清势必会对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造成困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播音"的定义以及"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这两个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许芫颜 《今传媒》2012,(2):134-13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各类院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并没有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加以改变。本文基于主持人的"语用展现"对现今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进一步推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真  李华伟 《传媒》2021,(3):86-88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重组对外传播机构、扩展国际传播平台、改进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国际传播形式,不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际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从"本土"到"全球",从"文"到"语",从"模仿"到"超越"三个层面的建议,作为对新时代国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妍 《出版广角》2022,(1):85-88
虚拟播音主持是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领域的新事物,其应用得到政策支持,具有效应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但由于虚拟播音主持具有"类人性"特质,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应扬长避短,规避风险.文章立足于传统播音主持理论和伦理学常识,前瞻性探讨规避虚拟播音主持领域伦理风险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着眼于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探索性提出界定虚拟播音主持伦理边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对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正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播音主持技巧,才能适应"基础业务状态下多种适应性变化"的传播新格局,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广播"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是以发展为前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人力、内容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本文主要分析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播音主持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播音主持方式"套路化",播音主持内容"被弱化";探讨如何构建播音主持角色地位及价值;提出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播音主持的价值坚守与应对策略,坚守舆论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方言播音是地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特别是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重要的播音形式,但是全国各地的方言播音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闽南话、客家话、粤语播音及广东省及香港电台、电视台的粤语播音,台湾电台、电视台的闽南话播音外,大多不尽人意,而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方言播音的质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翟慧慧 《传媒》2021,(10):52-54
全媒体时代,传媒教育行业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培养方式和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新时代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型主持人,是当前各大高校播音教学系研究的重点.2019年,号称"神仙打架,全程高能"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不仅收视率颇高,还引发全网热议,连上微博热搜榜.该节目节奏明快、内容饱满、气质阳光,牢牢锁住了大众的注意力.众多"宝藏"选手连连PK,既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播音主持的未来,也引发了人们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优秀播音主持人的思考.本文基于媒体快速发展视角,分析播音主持人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的困境,以及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和"跨界"能力,进一步探究新时代播音主持人的培养策略,期望能帮助年轻的播音主持人更好地成长,推动整个播音主持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播音是我国新闻播报、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播音腔",这一特点逐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的"播音腔",是一种主持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更好地发展播音主持事业。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