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特点,又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优势。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移动互联网全新的传播生态下,海量信息、移动获取、互动沟通传播特点使移动互联网媒体用户呈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12,(8):93-93
我国首部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6月7日正式发布,该书由人民网组织撰写,对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回顾。蓝皮书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热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移动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世界最大的移动终端产能,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3,(3):11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行业人士预测,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手机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2,(20):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已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深入普及的关键动力。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移动终端网民数量将超越PC终端网民数量。由于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上网资费下降、手机应用多样等因素,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相似文献   

5.
李晓玉 《中国广播》2014,(3):102-102
移动广告公司InMobi发布《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报告称: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中国网民的增长幅度。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PC机网民数量,预示着移动网民将继续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与空间异常广阔。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看点与亮点多体现在移动网络方面。  相似文献   

7.
项目背景 伴随着移动网民群体的快速壮大,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新领域。早在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就已达3.5亿,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有望超过传统互联网的用户数。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移动通讯流量开销的持续下降、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8.
传媒出版行业正迎来移动互联网最美好的时代。摩根斯坦利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大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近日,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I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4亿,市场规模达到862.2亿元,其中,移动应用与服务占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42.9%。  相似文献   

9.
数字     
《新闻实践》2014,(7):6-6
8.38亿户新华社6月22日讯: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今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特征亮点。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捷 《东南传播》2010,(3):21-23
2009年算是中国的3G年,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逐渐铺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定居"互联网,手机网友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涉及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潜在能量的关键。本文将梳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互动空间打造方面的发展脉络,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空间发展现状,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互动空间打造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20-20
2011第二届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于2011年11月3日至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大会由CSDN、创新工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CMIIA)联合主办。大会演讲嘉宾阵容强大,移动巨头和开发明星云集,包括国内移动领域多家主流厂商。  相似文献   

12.
从2012年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就已经全面赶超电脑互联网用户,至2016年第二季度,移动应用在社交、视频、新闻、工具以及购物领域的渗透率就已经超过50%,成为广告主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渠道之一。甚至有市场机构预测,2016年底中国移动端广告规模将全面超越个人电脑端,占互联网广告支出的56%,2017年将进一步占到67%,达到1881.9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13,(9):20-21
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在盈利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进入关键性一年。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10.4%。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有所下降,原因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市场众多领域竞争已  相似文献   

14.
谢湖伟  刘旺喜 《传媒》2013,(1):62-64
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2012广东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5亿人.据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0.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多.这一年,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加明显,"水泥+鼠标"已成为互联网融合、改造实体经济的新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2336亿元,第二季度为2684亿元,第三季度达2943亿元,同比增长均在40%左右,"双11"的网络促销更是创造了中国网络购物的记录.2012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和使用的普及,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微信为标志的各种移动产品应用璀璨夺目.本文将用9组数字来盘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12年.  相似文献   

15.
速览/数字     
《新闻实践》2014,(6):7-7
30亿户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发布的2014年ICT报告显示,预计到2014年年底,全球将有30亿人使用互联网。移动宽带普及率将达到32%,签约用户规模将达到23亿。从移动宽带的地区差异来看,预计到2014年年底,发达国家的移动宽带普及率将提升至84%,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普及率21%的四倍。257亿元新京报5月27日载: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中国移动广告报告2014》称.  相似文献   

16.
高美 《中国广播》2014,(4):94-94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延伸过程不断深化,从传统PC延及移动设备,又从移动设备逐渐拓展到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称:“中国互联网的移动化迂移已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提起移动互联网营销,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短信广告",然而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和A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给移动互联网营销带来无限可能。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优势截至2011年Q3,中国3G用户突破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提升,预计到2013年,  相似文献   

18.
2011——起飞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三网融合的前奏,也是三网融合演进当中的必经阶段,网络的发展和演进分为一网融合、二网融合、三网融合、四网融合,未来N网将融合成一个网络,所以移动互联网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目前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进展的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19.
阮京文 《传媒》2013,(7):19-21
就整个产业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到底有多重要,其实已经不是现在需要讨论的重点。今天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如何?下一步,移动互联网发展将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用户行为变局:流量转移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思科公司2011年6月1日发布报告称,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将超过150亿台,届时全球瓦联网流量将是目前的4倍。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移动互联网终端将引领这个处于第五信息技术革命周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