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邮资封门票     
邮资片作为一种旅游门票使用,已经很普遍了,而把邮资封作为旅游门票使用的,还较少见。 这是一枚《西周青铜器-速鼎》普通邮资信封,发行于2004年3月18日。速鼎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随后,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于2004年5月16日,便将这枚邮资封印制成了博物馆的门票。邮资封门票一套10枚,此枚封编号2004-2700(PF)-0208(10—6)。  相似文献   

2.
展讯·预告     
《收藏》2015,(1):156
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3月1日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本展览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三方携手。集中展示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最新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尤以出土青铜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三号墓和四号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为主,不乏极为稀见或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考虑到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与20世纪初在宝鸡戴家湾(斗鸡  相似文献   

3.
胥孝平 《收藏界》2014,(3):108-112
宝鸡是青铜之乡,周秦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出土了很多青铜器,世界著名博物馆都收藏着不同历史时期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2012年6月,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建新住宅开挖地基时,又发现了铜器,当即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后经文物考古单位的科学发掘,发现了三个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中六个提梁卣最为精美。现在将其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驰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其辖区内的岐山县、凤翔县、扶风县、眉县等均出土过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著名的“西周三大铜器”、“晚清四大国宝”原都沉睡在这块古老文明浸渍的土地。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博物馆一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吕向阳 《收藏》2008,(8):168-169
宝鸡,宝地也。有说法云:咸阳的黄土埋皇上.宝鸡的黄土出古董。瞎子走路时一不小心会被宝绊倒;鸡在崖背上刨虫吃说不准会啄出一件宝物。老天爷有意从这里甩出几件器物,中国历史的界碑就要挪一挪位置。人们像读天书一样破译着宝物上的铭文.宝鸡成了中国的“青铜器之乡”。从汉宣帝时代这里出土了尸臣鼎之后,毛公鼎、大盂鼎、史墙盘等3万件文物便纷纷从黄土中蹦了出来。每件文物的出世都有神秘的传说;每个挖宝者和护宝者都有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3)
正2014年6月,湖南民国初年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铜重器皿方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盖身分离、流离颠沛之后,器身终自海外回归故乡湖南,这件盛事成为2014年社会关注的文博界热点之一。湖南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省份,曾出土过商代四羊方尊、人面纹大禾鼎等青铜重器,其造型和纹饰既有中原风格,也有地域特色,很多造型奇巧独特。湖南发现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历年来湖南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巳达300余  相似文献   

7.
翟慧萍 《收藏》2008,(7):81-81
宝鸡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从汉代至今的2000多年来,出土了数千件青铜器。精美的青铜器为宝鸡的文化底蕴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让宝鸡成为驰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在2003年1月19日,令人欣喜的奇迹又一次出现了,随着眉县杨家村五位农民挖土的铁镐声响,轰动海内外的27件国宝破土而出。在它们当中有一件颇具艺术魅力的酒器——迭岙。它雄奇秀美,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6)
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久远的民族,古代玉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宝鸡不仅是闻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也是早期玉器的重要出土地,1974年至1984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宝鸡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三地发掘西周国墓葬27座,出土玉器500余件,大批精美的西周早中期玉器得以重见天日,令世人惊叹。历时三年的精心筹划,2016年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了专题陈列"明  相似文献   

9.
李梅 《集邮博览》2013,(9):22-25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历经辗转,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中国邮政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了此图案邮票,志号:特63《殷代铜器》(8-8)。  相似文献   

10.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高功 《收藏界》2015,(3):124-139
2012年和2013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115件青铜器,其中有龙纹禁、方彝、簋形器、四耳乳钉兽面簋、牺尊等。这些青铜器种类丰富、铸工精湛、极为罕见,有些是首次经考古发现的,如球形体的凤鸟纹簋、龙纹簠以及两件牺尊等。最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制作精良、世所罕见,为商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珍贵资料,对当时历史、文化和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亮 《收藏》2006,(4):86-87
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其形象似师如虎,身有双翼,头生两角,凶猛威严,传说具有祛禳除恶的功能。类似神兽始见于周代青铜器上,汉代以后较为流行。1978年宝鸡市北郊一东汉墓葬出土一件玉辟邪,1996年被全国馆藏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为汉代玉器珍品,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任雪莉  魏佩 《收藏界》2013,(9):32-38
2013年7月8日,由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主办的"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共展出良渚玉器140件(组)。  相似文献   

14.
西部题材邮票分类表(五) 口贾关法┏━━━┳━━━━━┳━━━━━━━━┳━━━━━━━━━┳━━━┳━━━━━━━━┳━━━━━━━━━━━━━━━━━━┓┃分类 ┃ 志号 ┃ 图号 ┃ 邮票(图案)名称 ┃枚数 ┃发行日期 ┃ 备注 ┃┣━━━╋━━━━━╋━━━━━━━━╋━━━━━━━━━╋━━━╋━━━━━━━━╋━━━━━━━━━━━━━━━━━━┫┃ ┃ 特9 ┃ 4—3 ┃虢季子白盘 ┃ l ┃ 1954 8.25 ┃西周青铜器,陕西宝鸡出土 ┃┃ ┣━━━━━╋━━━━━━━━╋━━━━━━━━━╋━━━╋━━━━━━…  相似文献   

15.
王辉 《收藏》2007,(2):100-100
2006年10月15日,陕西扶凤县上宋乡红卫村一商周之际墓出土一件联珠纹提梁卣,盖,底同铭6字:“乍(作)大子丁[阝尊]彝。”同出青铜器还有鼎、簋、尊、、甗,礨、斗、戈、镳、泡等。  相似文献   

16.
李郁宏 《收藏》2006,(3):87-88
卣(yǒu)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卣通常和尊伴出,并大小组合成对。(弓鱼)国三卣是在著名的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三类五件各具特色的西周铜卣。(弓鱼)国三卣装饰、形制等方面具有西周早中期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明科 《收藏》2011,(3):94-96
玉戈等兵器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虽器形和装饰都较为简单,但其精美,神秘远非今人所能想象。本文介绍的具有兵器性质的玉戈,包括玉戚、玉簇,部是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宝鸡西周时期竹园沟、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的。这两处墓地是西周考古中很难遇到的保存完好的墓葬。竹园沟墓地的时代为西周早期;茹家庄墓地的时代在西周穆王前后,比前者要晚,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其墓主就是失载了的强国国君。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19.
古韵 《集邮博览》2012,(10):86-86
青铜器.国之瑰宝,无声的史诗。初识青铜器是在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上,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各异的古代器物,让人觉得既重要又神秘。当时。因年龄和条件所限,对青铜器的认知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20.
崔伊刚 《收藏》2023,(8):107-109
<正>目前我国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已经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其中宋代及唐代青铜器数量最大,种类最为丰富,这也是我国青铜器馆藏的一大特色。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由于受到限制,因此很多青铜器文物在出土之后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多种类型病害,严重影响着青铜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因此必须要对青铜器文物实施良好保护并找出可行的修复措施。本文主要对我国青铜器文物保护及修复的全国媒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