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需要产生调节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准则来评价他人的行动,而且也根据这些准则来采取或规范自己的态度、言论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2.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伦理思想的冲击.建立正确的婚姻道德规范,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当前社会主义婚姻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婚姻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大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决定,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一个崭新的类型,我国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尊重妇女.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等原则充分体现了人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由于社会发展是多维的,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所以必须有基本的社会准则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是带有强制性的,属社会行为的最底限;道德规范是柔  相似文献   

5.
四十九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①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②然而,大千世界,世象纷繁,人们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宗教社会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其道德生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较强的单一性和偏执型以及高度的稳定性等特点.作为宗教社会生活秩序的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对于宗教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宗教道德向生活渗透的自觉的精神力量;宗教戒律是宗教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中介;宗教仪式则是强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日常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生态道德?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属于人类的道德范畴。人类应该树立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的权利观,以及不仅对他人、对社会、而且包括对其他生命形式自然存在物承担责任的义务观。生态道德或是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行为准则。生态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8.
通常说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是指以善恶荣辱等观念去评价人们的行为、去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规范和准则。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道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共产主义道德因以解放全人类、为大多数人造福为其光辉的旗帜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道德作为人们相可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同时,道德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它的存在是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更为重要。人们任普遍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要有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理念,来规范和调整公共场合中人们的相互关系,这既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令人遗憾的足,在我们的周同,包括在文明发祥地的高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正>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素养、品性和品质,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做出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仅如此,道德首先是一种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洞察真理的能力,是人们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道德智慧",就是人们对道德概念、准则与规范进行判断、择取、整合、内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中华传统道德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道德就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各个阶段和层次,都有道德存在,道德可以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空间和时间。作为道德现象表现形式之一的道德教育也不应该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然而,纵观我们走过的德育之路,德育教育教条化、知识化、功利化,德育认识片面化,德育实践经验化,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就是通过人们的自我意识、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当今的社会舆论加以约束的社会生活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中在公共生活和人与人交往中,人们公认并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属于人们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因而它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充实、丰富和提高。社会公德本身虽没有阶级性,但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它总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所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道德准则。我国新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时期评价和判断我国公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它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返地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快捷、更加冲突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新异的、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价值标识及相应的活动方式,既要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文明和普世准则,传承社会公共生活中一如既往的道德知识、价值、信条和习惯,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养成必要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所形成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它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道德的内化表征及表象外显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和稳定 ,就比较难于改变。道德形成过程是社会共同的“准则和规范”在心理上的内化表征及表象外显的过程 ,内化得越深 ,道德就越稳定。内化过程实质上是道德事物在人脑中的“模仿、整合→再认、转化→存贮、再现”的心理表征过程 ,也是道德内化表征形式及表象外显形式相互间的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为了表述方便 ,本文分别给予探讨 :一、道德的内化表征形式分析所谓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心理上的感知反映。它…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为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简单行为规范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素质中最基本、最外在的体现。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如何,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良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内化道德地律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什么是道德自律?自律是相对他律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社会之后,基于维护社会利益,保证社会秩序,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阶级社会,有一部分具有阶级性,有一部分又具有全社会性。也就是说,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一旦认识到某种观念和准则符合人类社会生活上述需要,就会把它作为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用道德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道德规范是建立在社会利益和需要以及群体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范。我国现在的学校与社会的道德教育目标,是通过道德规范,通过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道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有滞后和超前两种情形:一般是旧的道德观念不可能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立即消亡,以至变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成为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0.
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如今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休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休闲生活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