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8医院原副院长黄党发同志,仅用8年时间,就获得三个大专文凭;在省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30余篇(30多万字);由他担任主编、副主编著医书13本;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捧回国际性医学奖奖杯8个(其中3个金奖)。他被收录10多家中外名人辞书,10多家报刊宣传了他的事迹。而这一切都是他苦学攻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有个小儿子叫鹏鹏,四五岁的样子。朋友为了招待我,特意在市场上买了一条活鱼,放在了水盆里面,鹏鹏就在水盆边玩水。朋友走在我的前面,刚走过水盆,鹏鹏用手捧起水,撒在他爸爸的身上。朋友笑了笑,回头说:“小调皮一个。”说完也用手捧起水,撒在了鹏鹏的身上,就走了过去。鹏鹏捧起水准备再往他爸爸身上洒,却发现爸爸已经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宝宝缘何营养不良7岁的男童胖胖,因出生时体重4100克而得名。胖胖妈产前上过孕妇学校,懂得让孩子吃母乳的好处,于是就千方百计地保障自己有充足的乳汁。8个月后胖胖萌出了乳牙,于是对饼干、面片、稀粥烂饭颇感兴趣。1岁时,他为妈妈捧回了市级健康宝宝的证书,打那以后,妈妈给他“断了奶”,并渴望通过日常膳食来摄入更丰富的营养素。  相似文献   

4.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拥有两个院士头衔:早在2004年,时年41岁的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笔者向他约了一篇署名文章,并替他代拟一段“作者简介”,其中习惯性地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放在前面.没想到,征询王晓东意见时,他把这两个许多人引以为荣的院士头衔都删去了,代之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11岁时,他写了一篇关于声学问题的论文,探讨振动体一经触摸立即停止发音的原因。12岁时,他钻研几何学并掌握了大量的几何学知识。14岁时,他参加梅尔森家的聚会,认识了笛卡尔、霍布斯、费马等人。16岁时,他写成有名的论文《圆锥曲线论》,提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18岁时,他创制了第一架机械式计算器。他,就是布莱斯·帕斯卡。少年天才“偷学”记1623年6月,帕斯卡出生在法国中部的克莱蒙市。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法学家,在数学上也颇有造诣,经常和客人高谈阔论有关数学的话题。此时,帕斯卡总喜欢坐在母亲的膝盖上,竖着两只小耳朵认…  相似文献   

6.
苗祖荣 《知识窗》2011,(6):37-37
2011年3月10日。《福布斯》发布了2011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墨西哥亿万富翁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再次登顶.且其领先优势有所扩大。现年71岁的卡洛斯.20多岁时就住在一套父母给他留下的6居室的房子里.在这样一座低矮、破旧、老式的房子,他一住就是38年。随着他结婚.孩子一个个出生.房子就显得小了些。  相似文献   

7.
看到我们时,郭烈锦教授无奈地笑笑,我们电话里打声招呼抬脚就来,哪里知道小伙子正忙在节骨眼上。胜利油田的“油气水砂螺旋除砂器实验研究”,1994年12月才接到手,1995年3月就要交出去。每一分钟对他和他的研究生助手们都是宝贵的。“春节我的研究生也就回去了7天。” 整整两年前,郭烈锦由讲师越级晋升教授。今天,埋头攻关于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再次成为科技界的新闻人物: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跻身于全国百名俊才之列。这是对他两年来诸多实绩的肯定。这两年,文文弱弱的他实在干得很猛,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陈学俊院士主持的重大重点项目4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研究纵横向课题6个,半数以上业已圆满完成,有的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破格晋升时他发表过32篇论文,于今则已40余篇了。他的事业与他的孩子一同成长——孩子两岁。 小孩入园卡在两岁,例不通融。报名时郭烈锦  相似文献   

8.
当苹果公司宣布i Phone 6将于2014年9月19日上市时,无数"果粉"为之心动。由于时区不同,澳大利亚于9月18日就开始销售,成为全球首个发售i Phone 6的国家。正因如此,大批"果粉"提前几天赶到澳大利亚各大苹果旗舰店,在门口风餐露宿,只为购得第一批i Phone 6。这批"果粉"中,有一个名叫迈克尔的中年男子,他希望能抢先拿到世界上第一部i Phone 6。可惜的是,他到达苹果专卖店时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关“神童”命运的文章在许多媒体,特别是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据《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报道:早在1978年就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在2岁半时就能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个汉字,13岁时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大学毕业任教,并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然而在2003年因各种原因,他去五台山当了和尚。与宁铂同时上科大少年班的谢彦波,是当年入学时岁数最小的一个“神童”。他15岁就大学本科毕业,18岁时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攻读博士,以后又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随大名鼎鼎的安德森教授学理论物理。然而,这个…  相似文献   

10.
神童悲剧     
你可曾为大量的作业做不完而苦恼,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郁闷?也许你的脑海中曾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是神童该有多好。”神童们似乎从来不为作业和考试发愁,可是,他们的生活真得比我们普通人更灿烂吗?神童的悲剧美国有一个名叫布兰顿的“神童”,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认字读书,3岁时学弹钢琴,同时读完了小学一年级;6岁时他上了中学,11岁的时候读大学。测试发现,他的智商高达178。还有更厉害的天才,美国盐湖城的金·皮克在历史、文学、记忆、音乐、速算等15个不同领域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据报道,皮克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能记住一本厚厚的电…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08,(2):56-56
据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开始为适应日后的成人世界而学着骗人。而小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已经是骗人的“老手”了。  相似文献   

12.
他22岁就捧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半年后又毅然扔掉它,义无反顾地下海创业。 第一次创业百万身家,风光无限;第二次创业赔光了所有的钱,负债百万;第三次创业他开发出一种速效解酒糖——“九千杯”,找到了真正要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一岁能识数,十岁研勾股.十三攻课题,巴黎赴学术."这首小诗说的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刘通.如诗中所写,年仅14岁的刘通,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学奇才、风云人物,甚至已经登入了国际数学大殿堂. 刘通自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识记能力.一岁余,在刘通还未学会说话时,他就已经能准确辨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三四岁,他便可背下150首唐诗. 读小学时,刘通的成绩一直出类拔萃.10岁那年,在一次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刘通以选拔赛满分的成绩华丽出线,并最终获得决赛一等奖.此后的刘通一发不可收拾:囊括第十三至十五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一等奖,获得第九届国际城市邀请赛金牌,斩获美国数学竞赛最高奖杰出金奖……  相似文献   

14.
率真、张扬个性,常常被称为“另类”,总之,是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不过,胡铃心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世界永远都充满着好奇。好奇使胡铃心18岁就有了20多项发明创造,使得他17岁那年,一下子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好奇使得他去年被冠以“福建小科学家”称号,今年又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南航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1982年12月,胡铃心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普通家庭。不过,胡铃心只有三个月大时,母亲就感到儿子可不是个普通的孩子。那时,胡铃心家住郊外,房子外边就是田地。傍晚,爸爸妈妈轮流抱他到田间散步时,小家伙总是…  相似文献   

15.
戚锦泉 《知识窗》2011,(6):30-31
1902年10月23日.在布拉格大学的演讲厅.一个叫布洛德的新生正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他把叔本华捧上了天.把尼采狠狠地踩在脚下.这引起了一个大二学生的不满。两人围绕着叔本华与尼采.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直争到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说来也怪.两个大学生的友谊竟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一位爱好天文的中学生,在看了几篇《大科技·科学之谜》的文章后,感触极深,开动脑筋,完成了第一篇科学手稿。不管这篇文章的论述是否充分,但这是他热衷于科学的证明,他希望能与所有的天文爱好者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让一个健全的成年人把眼睛蒙上,双脚交叉放置,这时如果有人碰了一下他的左脚,他是否能准确判断出被触碰的位置呢?事实上很多人不能。而令人惊异的是,婴儿却能很好地做出判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对于4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在挠痒时不管脚是否交叉,他们把被挠的那只脚挪开的概率是70%,但是当以同样的方式挠6个月大的婴儿时,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在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的温哥华市,有一家慈善团体,因为在他们创办的《爱心周刊》刊登了一篇质疑市政府的文章,在市民当中引起轩然大波. 原来,就在不久前,温哥华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突然而至的严寒,导致一位四十多岁的流浪汉在斯坦利公园避寒时被冻伤,多亏好心的市民及时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他才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19.
故乡情     
孙开元 《知识窗》2014,(19):24-25
我在16岁时就强烈渴望着学开车,盼望着能早日拿到驾照。我曾经试着在附近马路上开着车转了两个钟头,但是后来还是一上车就紧张。在朋友们中,只有我觉得看书比开车更舒服。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告诉我穿戴好,出去跟他学开车。我坐在驾驶座位,爸爸坐在旁边指挥着我把车开出了城,路越来越颠簸,后来就全成了土路。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一出生,我和丈夫就发觉他有一点儿不对劲。朋友好言安慰,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就连医生也说他身体正常。 但儿子6个月大时,我们发现他夜里呼吸急促,双手常常乱舞,连玩具也拿不稳。更奇怪的是,我们要站得高高的或离他远远的,他才肯望我们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