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美 《考试周刊》2013,(93):89-89
<正>听力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是外语学习的五种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听力水平。这样可以借助听觉,大量、快速地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词组,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词的不同用法,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要提高听力能力,首先必须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如所学的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  相似文献   

2.
每当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我总会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作品特点等详细地介绍给学生,特别是一些情景性的音乐作品,我一再叮嘱:“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仔细听,听清楚旋律变化后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只要你认真听,就一定能听出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一遍听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听二遍、三遍,直到听懂为止……”这不,今天我又充满自信地走进六(1)班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3.
与英语课本配套的录音带,特别是读音规范、流利、地道、语速适中的录音带,是同学们的得力助手。现向你介绍合理使用录音带的几种方法:一、静听模仿学习语言必须从模仿开始。模仿能力的强弱常常决定着学习语言的质量。因此,初学的同学在听录音带时应安静细听,认真模仿,尽力使自己的每词每句的语音和语调与录音带的读音保持一致。二、先听后说老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你可以先合上课本打开录音机听一听,每听一段,用一二句英语说出该段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从头到尾听一遍,再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复述。这样做,既能训练“听音”的能力,又…  相似文献   

4.
听(Listening):分“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和“泛听”(Extensive listening)。要想学会英语必须从大量的“听”和“读”入手。这是学会英语接受美英语言习惯的第一步骤。精听就是要反复数遍听精读课或听力课上同一盘录音带上的内容,边听边跟着说,直到把录音带上的全部信息掌握为止。要把录音带上的语音、语调、语流、语速模仿到字正腔圆惟妙惟肖的地步。对所听的内容不但完全理解而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能把所听的内容写下来。  相似文献   

5.
一、听 当老师读第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比如“English”,作为初学者,只需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和发音时的口型读出这个单词。而不急于去记这个单词的拼写。这就如同学母语时.虽然会说“爸爸”、“妈妈”之类的词,可多数孩子并不会写。而学英语同样可以经历先听后说再到读写的过程。过听力这一关,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急于求成。把一盘英语磁带放人录音机,听到字母或单词,我们就模仿着读。可能听一遍或两遍,有些听不清楚。不要着急.耐心听第三遍或第四遍,直到听准了语音语调后,再模仿着读出那些宇母或单词。也就是说,花一分钟听准并读准一个单词。总比听错读错十个单词可取吧。  相似文献   

6.
听朋友讲过一则故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弄清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大半还是听不懂。于是这位老师发火道:“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听不懂!”旁边有一位学生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是啊。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没有讲清楚!”于是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哄笑……故事不长.却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习惯上人们把“问题生”界定为学习成绩低下,自暴自弃,不诚实,喜欢与人争吵,甚至逃学。但问题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中有些操作技能水平较高,有些对艺术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对“问题生”的教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其实,只要教师改变观念,教育“爱”字当头,再难教育的学生也就不那么难了,“问题生”也就没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振伟 《中学文科》2006,(10):78-78
当今,教学新观念、新思潮不断涌现,语文学科尤甚。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到最近流行的“大语文”教学,无不从思想上冲击着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当然也包括其他学科,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学校里进行,它们应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知识。可是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彻底地放弃原有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模仿,不管学校实际情况如何,一律是“幻灯片”、“多媒体”,让全国的教育——不管贫困的偏远地区,还是发达的沿海城市,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这样着实不妥,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只注重形式,玩花架子,而偏离教学轨道的现象。那么地域的不同,教育水平的差异在教学上就没有契合点了吗?  相似文献   

9.
"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即通常所说的"四会"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训练内容提供素材,想象作文:有一天,右手痒痒,请左手帮忙搔痒,左手没帮。过了一会儿,一只蚊子叮在左手手背上,左手也请右手帮忙……要求学生以此为内容,写一篇自命题作文。训练目的1.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素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教学参考·训练重、难点听音后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新颖的构思。训练准备1.录音机、录音带。2.录相机或投影仪。适应年级:五、六年级。训练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播录音带《听谜语》。十个小兄弟,天天不分离,样…  相似文献   

11.
不同之处     
父亲非常忙碌,4岁的女儿却偏爱“3只小猪”的故事,并要他天天晚上念给她听。父亲暗自高兴,就把故事录了音。当孩子下次再要听时,他只需倒一遍录音带。  相似文献   

12.
现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大多能极有耐心地为学生讲解、释疑, 学生如不懂,老师可以再讲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耐心十足,不厌其烦。我听说过,某校有一位数学教师把同一道题连续重复讲解了四十二遍。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对这样的老师肃然起敬, 甚至大加赞赏,认为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周星 《湖南教育》2002,(14):29-29
有效的听力训练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最重要的过程和最关键的环节。训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来源的声音材料。在听力训练时,要力求做到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上精听,课下泛听,精听抓“质”,泛听抓“量”。精听与泛听,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而在适当时期有效结合,学生听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2.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听力训练应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每周定时抽出一定时间集中进行听力训练,做…  相似文献   

14.
Jokes and Humor     
不同之处 父亲非常忙碌,四岁的女儿却偏爱《三只小猪》的故事,并要他天天晚上念给她听。父亲暗自高兴,就把故事录了音。当孩子下次再要听时,他只需倒一遍录音带。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提到了日程上。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的,也有“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学带来了难题。我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基础不好,甚至很差,两种学生起点水平相差太远,但他们却又必须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简单一些,那些水平好的学生就说懂了,不愿意再听,思想就开小差;但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深一些。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又跟不上。  相似文献   

16.
尹文贵 《甘肃教育》2009,(12):45-45
一、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良好心理素质 上听力课时,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害怕听不懂,情绪紧张,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听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学生往往揪住不放.注意力不能随新的信息而转移,结果后面好多内容漏过去了,吃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亏。对此.教师应根据听力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杨莉 《宁夏教育》2006,(12):39-40
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交际能力。“听”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听不懂、听力理解能力低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除了缺乏一些听力技巧外,听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影响了其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数年来,笔者逐渐感到: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一遍遍做各种习题,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19.
李龙发 《考试周刊》2012,(65):91-91
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差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至少应该从学习者自身的标准发音、同步训练英语阅读、认真选好听力训练材料、专心听懂一盒磁带、重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等方面去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对于藏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汉语很少,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藏族学生汉语教学要有别于汉族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由于口语具有迅速、便捷、使用广泛等优点,它又是听、读、写的基础,可以说口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