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臧勇  钱珏 《中国出版》2015,(6):52-55
外文书刊的版面特点是重在发挥图片、图形潜能塑造版面的艺术魅力,而中国刊物的版面设计基本坚守以行文为主体的版面风格。为了适应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刊物吸引力的提升塑造,本文探讨在调节行文信息时,如何展现版面设计的艺术审美,从而争取读者的驻足。  相似文献   

2.
凡举传世之作,无不是以具有持续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为依托的。艺术形象是可以感觉到的思维,是表现创作者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欣赏者目光注视之处。当我国电视剧生产呈直线上升趋势时,也进入了呼唤精品的时代,而精品是由那些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构建而成。从这个观点出发,艺术形象生命力的问题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本体命题。当前,让我们从这个本体上进行探索,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电视剧艺术形象也和其他艺术形象一样是无法离开接受者而独自完成审美过程的。在审美活动中,艺术形象始终处于人化了的空间之中,需要借助媒体…  相似文献   

3.
书籍装帧审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调遣和借鉴任何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有非常宽广的形象构成领域和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空间。优秀的装帧设计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精神享受。体现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审美的文化特征书籍装帧是书籍“全部内涵”的缩影,体现着书籍的精神气质。它由最初的“装订成册”发展成为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书籍艺术。体现书籍的内容是发展书籍装帧的初衷,书籍装帧为书籍的内容服务,这种与生俱来的从属性是书籍装帧艺术创意思维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依据。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广泛共识的明确而有指向性的原则。任何脱离书籍内容所进行的装帧设计,都不能称其为书籍艺术。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的灵魂,以特定书籍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体现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功能重要的文化特征。塑造美的形象是书籍装帧审美的艺术特征书籍装帧以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并用美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的审美意识。艺术形象的产生正如高尔基所讲“美(艺术品或其他制造品)是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象。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理性和知觉、思想和情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照片作为版面要素之一,其特有的形象性使版面增添美感;并且在引起感官愉悦的同时,它亦在表意、传情,实现编辑意图。照片的魅力就在新闻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合一之中展现。如果新闻照片制作的思路匠心独具,不落俗套,既能打动读者、激起共鸣、引发思考,又能使读者获得审美的享受,那么,这样的照片两种价值都充分实现、魅力自然  相似文献   

5.
襄樊电台姚华创作的广播剧《清水湾的风波》(以下简称《清》剧),以洗练的笔触展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矛盾,塑造了较为丰满的艺术形象。《清》剧在襄樊电台、湖北电台和全国众多的市级电台播出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该剧的编导、演播者、录制者以敏锐的审美表现力,忠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拨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健康积极的审美感受打动读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千千万万读者,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的报纸已达到2000多种。在报苑百花园中,报纸版面的变化日新月异。因此,编辑在设计版面时一定要与时代审美情趣变化相适应,认真研究和掌握版面的形式美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版面形式美的规律版面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和诗歌、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一样,都有一个形式美的问题。版面的形式美是指版面的外在形式必须能充分地体现和评价版面里各篇稿件的内容,同时版面的外在形式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版面形式美有三大规律: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变化的和谐统一。整齐一律是指版面外表排列上的一…  相似文献   

8.
襄樊电台姚华创作的广播剧《清水湾的风波》(以下简称《清》剧),以洗练的笔触展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矛盾,塑造了较为丰满的艺术形象。该剧的编导、演播者、录制者以敏锐的审美表现力,忠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征,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评述。一、深蕴的戏剧冲突广播剧是具有戏剧性的听觉艺术。《清》剧围绕计划生育工作的艰辛这一条主线,通过在典型环境中活动的典型人物展现  相似文献   

9.
版面作为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在为内容服务的同时,又反作用于内容。具有强烈审美效应的版面,对提升出版物的整体审美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版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美、创造美、展现美的过程,是版面设计者和广大读者共同追求美、期待美的过程。目前,在现  相似文献   

10.
吴鉴英 《视听》2010,(8):9-10
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而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离不开想象。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必须借助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审美欣赏过程,审美主体依赖于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实现形象再创造。想象是审美感受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从形式上看,艺术形象好像取决于艺术家的独立创作和个性化的表现,但其实质却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女性形象通常是反映社会审美趣味变化的极佳窗口。文章以晚唐画家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中心,探讨唐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趣对唐代女性艺术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巍 《现代传播》2006,(1):166-167
播音创作作为艺术创作,在规范的基础上,总是力求达到能适应当今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美的境界,进入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中国画论中的美学思想对播音创作的启示就属于有声语言审美空间的探索。启示一:“绘事后素”与播音创作美的根源任何艺术创作都强调创作主体天然质朴的情感流露。在先秦两汉的绘画理论中,孔子提出“绘事后素”,原义绚丽的色彩以白色为底。后来,“绘事后素”成为中国画家普遍遵循的原则。意思是:塑造艺术形象,质是根本的,质具有天然朴素之美。装饰是表现质地,为质地服务的。形式美是必要的,但过分了也不行。我国古代对于声音…  相似文献   

14.
崔莹莹 《今传媒》2016,(7):144-145
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附属于雕墓室、石棺、石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构石,是融合雕刻、绘画、建筑于一体的为丧葬服务的综合造型艺术.线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客体以线表现,主体以线观看.总是既观到外形之线,又感受到姿态线,还体会到内在的气韵生动的意中之线.“线”语言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的线条语言不仅具有塑造形体的作用,还超越其视觉感受之外的情感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是记录心灵痕迹、追溯文化寓意的媒介.本文从抽象形式美的角度,探析汉画像线条语言的演变、写意性及线的视觉张力所延伸出来的力量美、节奏美、装饰美等,阐释线条赋予汉画像石的审美意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16.
冉霞 《大观周刊》2013,(6):284-284
音乐,它是一种声音和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丰十会生活。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影响有着特殊的作用,称之谓“心灵的语言”。它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书籍装帧塑造艺术形象是构筑书籍觉形态所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和手。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凡是能精当地反书籍主题特征的一切典型事物,都可以为书籍装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典型形象应该是有代表性、独特性的明生动的形象。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包两层意思:⑴指书籍整体设计所体现的立体形;⑵指在书籍封面上起主导作用和有领全书装帧气质的典型图形、图像、符以及气氛感觉等的平面形象;艺术形象的产生在装帧设计的思维程和表现方式上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抽象思维、抽象表现和抽象美感是书装帧创意形象的主要特征。本文就运用象方法创意形象谈谈自己的体会。1.抽象思维贯穿形象创意的全过程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源于书籍的思想,并且立足于为书籍内容服务,这是一条指向性的原则。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特定书籍的精神内涵,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不同内容,不同类型、功能、用途和不同读者对象的书籍,艺术形象的创意思路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各类图书无论是学术专著或通俗读物,它们各自都有与之相应的形象类别和基本特征,这是书籍本身的性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决定的,也是读者长期阅读经验和审美习惯所形成的。假如置换了不同类型图书的形象,或者创意的形象不能反映书籍内容的特征时,会使读者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新媒体应运而生,诸如电影、手机通信、网络等电子媒介已经逐步进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它通过更为直观、立体且生动的图像带给民众更为新奇的认知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报纸的生存及发展空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要想有效迎合读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站稳脚跟,报纸行业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版面编辑以及选题策划的重要性,通过视觉化版面编辑以及新颖的选题策划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目光,从而有效实现重获新生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金邦剑 《新闻界》2009,(1):159-160
画面造型艺术是摄像师形象思维的审美体现,它具体地表现了人物和景物在画面内的布局、人物和号物在画面内的外部形象。摄像角度的选择则直接地影响着画面造型艺术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以形象的“个别性”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一般性”,这就是我们对形象的典型性的要求。新闻摄影是以照片来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的,是一种形象再现的造型形式,它同样要求画面的形象具有典型性,而不是自然主义地反映现实。新闻摄影和一般的造型艺术比较,有着不同的地方,因此,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造型艺术,比如绘画,它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主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