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和冷西同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1989年秋。当时,吴冷西同志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我担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赵水福同志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我来报到的那一天,正赶上冷西同志主持召开中广学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只有17位常务理事,有几位同志因故没能出席这次会议。我虽是列席,但总算有机会和冷西同志有了一点接触。  相似文献   

2.
6月中旬,我在河南郑州开会期间,惊闻吴冷西同志于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不胜惊讶。回到北京后,立即将此事告知学院办公室,同时急切打电话向冷西同志的夫人——萧岩同志表示悼念之情。不料电话多次占线,未能通话。只好转拨冷西同志秘书老褚同志电话,请他代为转达。平静下来后,不由回想起半年多以前和冷西同志最后相见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18日,我正在河南省漯河市参观几个繁荣经济,共同富裕的村庄,晚上有事和北京通电话,不料却得到一个噩耗,全国广播电视界和新闻界所尊敬的吴冷西同志不幸病故了。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在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播媒介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除了冷西同志,没有第二人了。静夜无语.在深切的悼念之中,他那严肃认真、沉着稳重,奋斗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的鲜活形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4.
原广播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名誉会长吴冷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6月16日1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相似文献   

5.
冷西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千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63岁的冷西同志重新回到新闻宣传战线.担任广播电视部部长.此后又担任中  相似文献   

6.
广电事业产业分类管理及安全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朱虹同志为团长的中国广播影视法制考察团,于2004年6月、7月间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作访问。此次立法考察是制定我国《广播影视传输保障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访问,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三个国家有关广播影视传输和信息产业方面的基本体制、立法情况,技术保障及发展动态,对《广播影视传输保障法》有关问题的论证及起草制定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四月初的一天,接到吴冷四大入萧岩同志电话:新出了一本冷西同志的书,你如果需要可以来取。当天,我即赶到萧岩同志住所。寒暄之余,她把一本带着墨香的新书递到我手中,只见绛红色的封面上,右边是冷西同志的头像,左边几个大字:吴冷西论新闻报道。我一边翻阅着,一边听萧岩说着出版的经过。  相似文献   

8.
张家先 《视听界》2010,(5):87-89
吴冷西同志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新华社总编辑兼社长,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也是我国第一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干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基层广播工作者,我无缘与冷西同志直接交往、当面聆听他的教诲;然而,我与他有过三次神交,从中受到教育、鼓舞和激励,成为我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1月10日-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广播影视工作的重要批示,研究部署今后5—10年广播影视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信会议,充分肯定去年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的工作,对搞好今年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1982年3月31日下午,即将上任新设立的广播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同志,来到位于复兴门外的广播大厦,同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成员见面。见面会开得很短,冷西同志讲话也很短,他说,今天是我第一天来部里上班,从现在起就要和大家一起共事了。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把部的领导班子组建起来,这样才好全面开展工作。当时我作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