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清晰稳定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缺陷,抑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通过修改有关法律,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建构清晰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是效率问题。要提高土地效率,主要是要发挥好土地的要素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迁表明,发挥好土地要素功能的有效做法是要进一步明晰土地的产权。应当从立法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体现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创新是我国加入WTO条件下遏制农产品成本上升以及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包括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产权残缺,农户土地承包权不稳定,农民承包地自由流转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包括明晰和稳定集体土地产权,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积极推进农民承包地高效流转。  相似文献   

6.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的分化与流动,扩大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因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权、责、利”界定不清;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匮乏。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须切实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关系紊乱、土地承包期限过短、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经营规模小而散等诸多功能缺陷,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因此,必须寻找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相应对策: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实施力度,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速物权化进程;规范合同契约,建立流转市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多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法规,为农地制度的完善提供法律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解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在各地产生了多种具体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律上界定农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法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产权主体结构问题。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具有“国家—集体”、“集体—农民”同时并存的二元主体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国家权力的嵌入逻辑与法律体系的固化逻辑决定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特征。二元产权主体结构是导致各种土地利益矛盾、政府—农民紧张关系、农村治理复杂化以及农地管理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二元产权主体结构,国家从农地产权主体结构中退出,建立以农民为单一产权主体的新型农地集体所有制,其实践形式是“集体所有、农民永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悄然展开。襄阳地区农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城市郊区农地流转快于农村土地流转;现时的农地流转比过去的流转规范。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农地流转的面积不大,速度不快;农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存在村委会截留土地流转费的现象。要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大力扶持乡镇企业,鼓励创办经济实体;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普及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常识,提高土地流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论证了制度安排的实质就是权利的分配、产权的分配。所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公平与效率也必须从产权分配改革入手,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上解决土地所有权虚王的突出矛盾,从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立法上保护农民的利益,从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持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68.0%的农民的土地价值意识非常强烈;45.3%的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非常淡薄;71.9%的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非常淡薄;城市化是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动力;当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在总体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理性实用主义”等特点;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原因;土地的相对效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等也直接影响着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先后推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最终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我们的结论是:(1)三次土地制度变革为建立社会主久制度而作出的战略选择;(2)发展农村经济,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3)产权制度变革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4)土地制度变革有成就,也有失误;(5)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使所有权在国家、集体和农户之间发生分割,同时,政治权力结构又使乡村干部成为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这样,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不完整,进而导致农民利益的大量流失。因此,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除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之外,尝试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和“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或许是比较好的配套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两元制体系的不合理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不科学性,土地使用权淹没所有权,所有权主体不明、权益被弱化、经济价值被贬化,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不平等、不公正性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失生存,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架构主权—发展权—所有权—建设权—租赁权一元土地权益体系,发挥土地权能,保障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找回村社:农地收益与农民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农地只能用于种植大田作物,在户均不足10亩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下面,农民最需要的是获得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生产条件,是生产方便,而不是抽象的土地权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应当保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使用权的平衡,应当实行兼顾稳定、适当调整的方针,应当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单一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联产承包家庭责任制,缺乏具有经济推动力的农地流转集中机制,加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兼业化存在,致使农地利用时,很难在农户之间适当拉开距离,形成大、中、小适度有别的农地规模。本文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现状为立足点,从法律角度多层面加以剖析,进而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于如何处理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邓子恢主张“主要公有,次要私有”,并以此作为农业合作经济中把握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准则。据此,他认为所有制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应以集体经济为主,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搞“混一色”经济,以利于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利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他对合作社的规模也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提出建社规模“要适度”。这些探索虽仅是初步的,但对于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