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根据新课标的表述,语言运用主要包括语料积累、语感建构、语理习得、语言表现等。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备课与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以语言运用为抓手,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过程中,使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核心素养内涵作了阐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怎样在具体的教学路径中落实呢?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用“以一带三”来概括,“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带动其他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有层次、有重点的,顺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文化自信。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凸显文化自信,传递文化自信,进而培养文化自信?这个问题引发了众多专家、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素养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构成,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习作能力既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又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技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了语文习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地编排了习作单元,使得习作和阅读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且教材针对学生习作设置了许多支架。基于此,文章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探讨支架式教学理念视角下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一“思本课堂”,“思”即思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呢?以培养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的,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2022年版课标关于课程理念,首条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将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邹丽丽 《天津教育》2023,(29):186-18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语言活动中的积累与建构,是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情境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文化自信是课程的根本宗旨;语言运用是素养的基础载体;思维能力是素养的关键元素;审美创造是素养的必由之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作出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集中表达,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本文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在扎实有效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品质,提高语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丰厚文化积淀,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杨薇 《江西教育》2024,(2):62-6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思维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这些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辨性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和建构语文的核心素养,有效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构建以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颁布以来备受关注,“新课标”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了素养型教学目标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阐述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古诗词底蕴深厚,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22年版课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列为语文课程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2022年版课标也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课标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突出了思辨性,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指引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学会复杂思考与理性推断。  相似文献   

12.
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视角出发,结合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以《苏东坡传》为例,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鉴赏、文化自信四个方面探讨了实现人物传记类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进阶的具体策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小莉 《天津教育》2023,(27):156-158
<正>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关键能力和品格,能够为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素质支撑。语文是语言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向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路径。因此,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在阅读行为中保持注意力集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趣教趣学从四个维度入手:趣读文言文,重视语言运用;趣解文字,提升审美品位;趣设问题,培养思维能力;趣品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教师趣教,学生趣学。师生沉浸于课堂中,学习文言文、品读文章、亲近文学、感受文化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接受审美教育,提升思辨能力,提高学科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指出“语言运用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基石”,四者形成整体,体现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以统编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课文为例,从多个角度浅谈语用对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的热门话题.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和相互关系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层面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面.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化传承的实现,都是以学生的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实践经验的建构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有着关键作用。教师需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探究优化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有效展开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当前一线教师最为关切的话题。现以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是由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综合而来,而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部分,可以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因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本质是基于思维发展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在更高层级的问题上进行联系、比较、求同、求异等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思维发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20.
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例,探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促进教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